新学期,我在高一年级第一次历史课上跟学生谈到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记得,我上高中时,教科书上明确写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而现今的教材没有明确提到。
上课时,我抛出此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同时,告诉他们,我上高中(20多年前)时,曾问老师,为何不以尼德兰革命(荷兰,1581年,比英国早了近六十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大家想想:我老师是怎么回答的。
许多同学说:英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影响远远大于荷兰。我告诉学生们,我的老师也是这个答案,我当初对此深信不疑。直到上大学,读了更多的书后,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英国影响比荷兰大这是一个世纪(即18世纪)之后的事。从世界范围来看,17世纪荷兰的影响远超英国,我们从纪录片《大国崛起》中也能找到答案:“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
在某一段时间,荷兰船队的数量比英格兰、法国和苏格兰海上商船的总和还要大。荷兰的商船大概有1800艘,它们可以把货物运到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1581年,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很多历史学家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那么,如何解释“英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它是革命导师们根据生产关系变革来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此后欧洲和美洲爆发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这属于一种典型的革命史观。
近年来,这种学说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以至于当今教材采取正面回避,侧面引导的方式即以1500年前后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下面简述其理由:
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从方位上看,资本主义首先兴起于西方,并开始向世界范围内扩张,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后迅速上升的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的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的发现后在欧洲引起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以及西欧诸国早期的殖民扩张,这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强有力的催化剂。可以说,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资本主义在工场手工业时代的积累,也就没有工业革命,更没有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张。地理大发现恰好就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客观实际的。
二、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历史处于一种地区隔绝的状态,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历史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各国开始早期的殖民扩张,管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被逐渐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而又相互矛盾的一体。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以1500年为世界历史的开端,也是再适合不过了。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世界近代史与古代史的分期,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1500年前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以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变革社会性质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从16世纪开始的”,这也说明以1500年作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