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历史学习的几个非智力因素
(2015-06-24 11:15:05)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考研究及学法资料 |
历史学习的几个非智力因素
1、注重构筑知识体系。一来,现在的历史教材是专题体例,掌握起来就不像从前编年史那么条理;二是,历史学习相对说规律性的东西太少,因而把知识掌握到家,构筑卓有成效的知识体系显得更重要。那些章节目录的东西,体系、线索、框架的东西,又往往被学生所忽视,但这恰恰又是能把知识掌握系统,达到融会贯通的重要一环。所以,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线索、体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便能够达到熟练地调动、迁移、运用知识。
2、动笔整理。留给自己更多动笔整理基础知识的时间,尤其搞单元整理。俗话说:好脑子赶不上个烂笔头。历史有些东西往往一看就会,一写就错,因而应注重动笔整理。比如,单元整理不在于要写多少个字,关键在于整理过程。一方面构筑单元知识体系、知识网络;另一方面能够把具体知识默想出来,通过整理达到对这二者一箭双雕的目的。所以说,单元整理实际上更多的是想通过动笔带动思考的一个过程。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重复是记忆之本,动笔是成功之母。
3、提高课堂效率。改变对历史容易学容易提高,甚至把知识背过就能学好的看法,改变上课不用听讲,课后补补就能行的事倍功半的做法,强化课堂听讲,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尽最大努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多管齐下、全力以赴,提高课堂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
4、注重学科素养、人文、情商的培养。文科的东西,有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即使高考题也常常出现争议。所以平日努力养成看问题,理解命题者意向,放开眼界,替命题人着想的好习惯,而不是自以为是,老站在自身立场想问题。包容、宽厚和仁慈等优良品质,有时就成破解难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5、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学习历史需要投入感情。见到历史老师,捧起历史教材,一上历史课,愉快、自信(首先不能畏惧它),逼也要把它逼出来,这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最佳状态。辛弃疾所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既是如此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与老师与教材之间互动,培养感情。感情有了,学习起历史来就像自由恋爱,而不是老师包办了。
6、要有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历史知识纷繁复杂、浩瀚无边,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多,而记忆这活又枯燥又劳累,但是为了学习为了提高又不得不想方设法让自己记住。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的优秀品质。平日里多联系,多比较,多重复,多系统,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