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一(7)班 刘星言 王灏月: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民情风俗

(2015-06-12 16:42:22)
标签:

《清明上河图》

宋朝

北宋

东京

风俗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初一(7)班 刘星言 王灏月: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民情风俗 

作者:初一(7)班 刘星言 王灏月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wi42.html 

经过盛唐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建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市),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北宋强调以文治国,轻武力。北宋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教,当时都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在历史上相对各朝代而言,也算是繁荣和平。

就经济方面而言,宋朝主要有以下贡献:(1)打破市坊格局,居民区与商业区在一起允许沿街开店铺;(2)首现夜市;商业往来打破了时间局限;(3商品经济发达,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4)出现一些商品聚集地,如洛阳(石窟雕刻),景德镇(陶瓷)等,这些城市因为宋朝的贸易往来,不仅在商业上,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纸币的出现使金钱携带方便;(6)金钱流通商铺如“飞钱柜坊”的出现促成了大宗交易便捷。正是因为宋朝建国后的以民为主的政策经济的稳定及对商业的重视,才形成了以东京汴河为中心的盛极一时的欣欣向荣景象。

东京在汴河的围绕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通贯南北,各地粮食赋税及商品皆经汴河运至东京,客商云集,形成了一片歌舞升平,夜夜笙箫的繁华。《清明上河图》非常细致地描绘了当时汴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展示了宋朝当时的民风习俗。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宋东京汴河沿岸市井生活,人物表情栩栩如生。通过建筑、商贸、交通、运输等,画家张择端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景况。

作为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为风俗画作,生动记录了中国百姓清明时节各种风俗场景,也从画家笔端展开了一副东京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景象。在北宋以前,中国人物画还主要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而《清明上河图》却给我们展示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画面人物无论动作神情还是穿着,刻画极为逼真生动。画面构图,从景到人,从人到景,宏伟中生机一片,各具形态。这幅画既体现出宋朝当时经济繁荣,百姓百姓安居乐业,也体现了当时的宋王朝以文治国,管理政务有效,做到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

    如今,南京博物馆制作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3D效果播放如身临其境,展开画面,就如展开一条历史的长河。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在一副画卷里一览无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