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2)班 刘立儒:论隋炀帝
(2015-06-08 16:50:09)
标签:
隋炀帝大运河隋朝初一进士科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隋京师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炀帝的功有:在教育制度上,杨广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从正是设置进士科开始,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炀帝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为了加强南北交通的便利,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的民工,利用了原来旧有的渠道和天然的河道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包括了四个河段,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的过有:隋炀帝为了游玩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征调一百多万民工,所以历时六年,修建了一条东北起自涿郡,东南到余杭,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可以看出大运河的弊处还是在的。还先后三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均遭失败,极大地耗损了国家的实力,弄得民不聊生,百姓生活一日不如一日,所以看出隋炀帝的“过”还是有的。
我的评论:历史的书中把隋文帝的谨慎小心与隋炀帝的随意放肆挥霍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但是对比一下隋炀帝的功,比如说:开通运河,建设东都等等,我认为有一些夸大其词了;民间的文学书中说他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但是他的正妻十分有才华,聪慧,他也没有去冷落她,而是一贯的去尊重她,人们常常把他的人物形象给扭曲化了。他不比其他君王残暴,而且很重视文学,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他并没有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而去推崇孔子的思想,他还创立了科举制度,对封建的选官制度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认为隋炀帝确实很有才能,他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巩固他父亲开创的这般事业,以及去着力发展它。但隋炀帝又是一位大暴君,当然他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却有着很大的功劳。只不过隋炀帝功没有联系到老百姓、普通人。比如它下令开凿的大运河,本是一件好事,但他自己本人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反而成为“罪在当代,利在千秋”,我认为这是他最大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