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家讲座之二: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
(2015-05-26 11:35:57)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专家讲座之二: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
一、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时确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侵权行为。淮南市通过过一个地方性法律法规,合肥市也通过一个地方性法律法规,只对这两个地区有效。侵权行为的认定还要以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来解决。
2、损害事实。
3、主观过错。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违法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甲校(公立中学)的班主任周六组织本班学生到乙校(私立学校)去补习,而乙校又租用丙校(公立小学)的校舍上课,结果在课间发生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法院处理结果是学生出大部分,乙校出小部分,甲校和丙校不承担责任,合理吗?)。法人不是人,是一个单位,也要承担法律规定的权利与责任,它是通过下属来实施责任和义务的。教师的职务行为,学校法人应当承担责任。学校只能内部追究,但被损害人只能追究法人的责任。
分析:班主任有没有违法行为?有,违反了什么法律,没有,理由如何?(周末补课,擅自增加课程的课时,损害结果是学生受伤,因果关系:有,不补课,就不会出现)。乙校有违法行为。丙校不是当事人(乙校可以要求丙校给予补偿也是可以的)。
因果关系。必然因果关系:有A必有B,因果关系方成立;条件说:有A不一定有B,没有A就肯定没有B,因果关系也成立;相当因果关系说:认为因果关系由条件关系和相当性构成。
4、主观过错。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某种损害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给桔子树打农药防偷,小孩偷吃造成5人死亡,属于间接故意)。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或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某种损害结果,却出于疏忽没有预见或由于轻信能够避免而不幸未能避免。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的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0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或间歇性精神病人),学生大多属于这个层次,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学生;
3、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未满10周岁的人或精神不正常的人),这一部分人也很多,小学三年级一下到幼儿及学前教育的学生。
三、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分类(按责任主体分)
1、学校责任事故。
2、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
3、第三方责任事故。
4、多人侵权与共同侵权。
5、混合责任事故。
6、不可抗力和超出学校管理范围的(不可抗力和不可预知)。
四、处理流程。
1、紧急救助。无论谁的责任,都要予以救助和处理。特别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也要送到医院处理,比如颈椎、腰椎。如果因为救助不当或救助不及时造成更大伤害的,学校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例子:学生翻院墙坠落,班主任去找家长,家长没有找到,家长的同事把学生送到医院的时候,颅内出血,经抢救也造成了很大伤害,起诉学校要求赔偿95万(1994年,数字是比较大的)。学校没有及时予以救助,承担了很大责任。延误救治,损失有多大,需要评估。如果都是学校延误救治造成的,学校就要承担大部分责任,学生承担少部分责任(翻院墙也是要承担责任的)。最后二审确定赔付77万,学校赔偿40万,家长自行拿出剩余部分。
2、现场保护。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为确定事故责任的大小奠定基础。发生在室内的话,现场的东西不能碰,在场的学生有秩序离开,关门上锁,等待有关人员勘察,室外的话拍照、摄像,尽量保护好各种设施,不能破坏现场,用隔离带围起来。
3、调查取证。取证要及时,越早越好,特别是目击证人,把身份、联系方式留下来,也可以用录音的方式录下来,也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写出来。尽量让家长在场,或者家长签字。在现场发现的任何物品都要做好记录,该拍照的拍照,该摄像的摄像,并且要注意证据的安全。这对今后事故的处理大有帮助。例子:看到单杠,问其他学生敢不敢从高处跳下来抓住,别的同学都说不敢,他说他敢。谁知道没有抓住,摔倒受伤。学校不但探望而且还安排补课,家长很高兴。但等到孩子一毕业,就起诉学校。由于时间很久了,取证非常困难,因为学生都毕业了,说法也不一致了,取证很困难。学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当时在场的学生取证去应诉还是败诉了,最后赔了1万多元。例子2:课间操后回来学生猝死,家长告学校体检后没有告知学生有心脏病,班主任说已经告知,并且在班会课上说了这个学生心脏有问题,法院认定家长应该知道,而没有去及时治疗,所以学校没有责任。法院提出建议,体检出问题后应该书面通知而且要有家长签字后的回执,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作息时间的改变也要通知家长,最好也有回执,做到万无一失。例子:学校改时间期间学生在校溺水死亡,家长说不知道改时间,就没有来接孩子,其他学生家长知道反正我不知道,学校只好赔偿。
4、认定责任。
5、协商调解。首先知道自己有多大责任,底线是多少。事故的赔偿80%都是协商解决的,20%是通过诉讼解决的。诉讼有风险,有成本,还有声誉问题。可以而委托法律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主持调解,要签订协议。协议没有履行之前还可以到法院起诉,一旦履行就不可以起诉。
6、起诉应诉。可以委托律师来打这个官司。这是最后解决的办法,也是迫不得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