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发现黄岩岛,并将其列入我国版图和对其实施管辖,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利用和考察。
据文史记载,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著名天文学家、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南海测点“南逾朱崖”,“测得南海北极出地十五度”。据考证,郭守敬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而当时菲律宾的土著居民尚处于原始部落时期。该海域是我国海南渔民的传统渔场。自古以来,我国渔船就经常驶入黄岩岛潟湖或在附近水域进行渔业生产活动。
1933年6月7日,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中国在南海的各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名称。1935年1月,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我国版图。1947年10月,中国内政部方域司正式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洛礁称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由此说明,最晚不迟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已将黄岩岛列入版图。
1947年9月4日,中国内政部正式以“内方一字第0880号令”,将东沙、中沙、西沙、南沙群岛一并划归广东省管辖。1947年12月,中国内政部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民主礁位于“断续国界线”内。1949年4月1日,中国政府成立“海南特别行政区”,将南海诸岛由广东省移属该特别行政区管辖。
1959年3月24日,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在西沙群岛永兴岛设立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统一管辖西沙、南沙、中沙群岛。1969年3月,该办事处改称“广东省西沙、南沙、中沙群岛革命委员会”。1981年10月22日,中国政府设立广东省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成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作为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由海南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
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多次派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活动。1977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了考察。1978年6月16日,该所科研人员再次登岛进行考察活动。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考虑到要保持地名的稳定性等,又以括注民主礁为副名,列入中沙群岛。
1985年4月12日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组织一支24人的综合考察队,于当日早晨6点登上黄岩岛实施综合考察。在岛上,我考察队员们没有发现任何别国的永久性军事设施,也无居民居住。
1994年中国南海科学考察队抵黄岩岛,并在岛上竖立一块约1米高的水泥纪念碑。
1994年、1995年和1997年,我有关部门先后3次批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我国和国际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登岛进行国际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探险和联络活动。
以上事实表明,中国历届政府一直对黄岩岛行使有效主权管辖,并对其进行了持续的利用和考察。黄岩岛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一直处于我国的主权管辖下。我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特别是涉及中沙群岛的历次主权公告和声明,均包括和适用于黄岩岛。
菲律宾根本无权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首先,黄岩岛处于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外。菲律宾方面的法律文件和有关国际条约表明,黄岩岛根本就不是菲律宾的领土。
菲律宾的领土组成和范围是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其中无一涉及黄岩岛,无一将黄岩岛纳入菲律宾的领土范围。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英美条约》(简称“三条约”)等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界限西限以东经118°为界,黄岩岛在此范围之外。1935年菲律宾宪法、1947年美菲一般关系条约、1952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1961年6月17日菲律宾关于领海基线第3046号法令和1968年菲律宾关于领海基线的修正令等都先后重申了三条约的法律效力,再次明文确认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菲律宾的领海基点和基线均未包括黄岩岛。1981年、1984年菲律宾出版的地图也都将黄岩岛标绘在菲律宾的领土界限之外。
上述事实充分证明,黄岩岛处于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外,根本不是菲律宾的领土。
其次,菲律宾在1997年以前从未对我国政府在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提出过任何异议,实际上是一直承认和默认黄岩岛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从未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例如,中国政府一向将黄岩岛看作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在1935年、1947年和1983年三次正式公布黄岩岛的名称或更改名称。自1935年以来,中国公开出版的地图和教科书等出版物中都明确标示黄岩岛为中国的领土。我国渔民和科学工作者经常赴黄岩岛及附近海域捕鱼和进行科学考察,从未受到干扰。这些都是中国对黄岩岛行使有效主权管辖的国家行为。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包括菲律宾在内都未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上述行为提出过任何异议。对于1994年、1995年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中外无线电爱好者赴黄岩岛探险活动,菲律宾非但没有提出过异议,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外。菲律宾驻德国大使比安弗尼多在其1990年2月5日致德国无线电爱好者迪特的信中,明确表示“据菲律宾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黄岩岛不在菲律宾领土主权范围以内”。在1994年10月18日菲律宾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及1994年11月18日菲律宾业余无线电协会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出具的文件中,均确认“菲律宾领土边界和主权是由1898年12月10日巴黎条约第三款所规定,黄岩岛位于菲律宾领土边界之外”。
然而,1997年5月,菲律宾方面突然挑起事端,对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国际联合业余无线电探险队在黄岩岛的探险活动进行跟踪、监视和干扰,并派人上岛竖旗立碑,公开宣布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并提出下列“理由”为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辩护:
1黄岩岛在菲律宾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不是其他任何国家可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行使主权的地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菲律宾拥有完全管辖权,有权勘探、开采该岛的自然资源和在该地区进行其他活动。
2黄岩岛不是岛而是沙洲或岩礁,沙洲、岩礁和岛屿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不同。黄岩岛几乎完全没于水下,任何国家无权对此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3该岛过去一直是菲美军事演习的靶场,因而菲律宾一直对该地区行使着有效管辖权。
4有关国际条约虽对菲律宾领土主权范围的西限作过规定,但并不妨碍菲律宾根据自己的地理特征对黄岩岛行使管辖权,并且“黄岩岛离菲律宾最近”,只有约120海里。
菲律宾的上述“理由”是根本不能成立的,是毫无法理依据的。
1菲律宾以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由声称对该岛拥有管辖权并进而提出领土主权要求,是没有任何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任何法理根据的。
在国际法上,陆地统治海洋,领土主权是海洋管辖权的基础,海洋管辖权是从领土主权派生出来的权益,这种派生权益不能与领土主权相抗衡。这项现代海洋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历史上早已形成的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中国不仅拥有黄岩岛的领土主权,而且依据《公约》享有一定的海洋权益。菲律宾的海洋管辖权范围应以不损害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和由此产生的海洋权益为限,菲律宾不能以主张自己的海洋管辖权为由而吞并中国领土黄岩岛。
2黄岩岛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岛屿的定义,并依据《公约》享有相应的海洋权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除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黄岩岛在低潮时有近千块左右的岩礁露出海面,在高潮时也有部分岩礁露出海面05米到30米不等,完全符合上述关于岛屿的定义,并享有《公约》所规定的海洋权益。此外,黄岩岛根本就不是沙洲,而是一个大环礁。退一步说,黄岩岛即使如菲律宾所称是沙洲,也不妨碍中国对其拥有领土主权。因为,沙洲是一自然地理概念,在国际法上与岛屿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中国同样可以拥有领土主权。
3菲律宾依据黄岩岛过去曾是菲美军事演习靶场而声称对该岛拥有海洋管辖权,这更是不值一驳。菲律宾和美国过去未经中方允许在中国领土设置靶场是完全非法的。非法行为不能产生权利,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此外,美军在海外的军事基地很多,在世界许多地方进行过军事演习,美国不能够、也从来没有依此提出过领土主权要求。
4菲律宾声称其领土范围不以本国的法律文件和国际条约的规定为限,更是一个荒谬的逻辑。如果世界各国都按菲律宾的逻辑行事,世界各国的领土范围和边界线恐怕都要随意更改了。菲律宾方面以“地理邻近”为借口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在国际法上根本就不能成立。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英国的海峡群岛距英国46海里而距法国仅8海里,印度的安达曼群岛距离缅甸更近,印度尼西亚的纳土纳群岛距离马来西亚更近等等。如果按照菲律宾的“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总之,菲律宾方面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无效的。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应该回到承认和尊重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的原来立场上来。
---摘自中国海疆风云录之二:《南海万里行:在南沙群岛巡航的日子》,张良福著,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南海巡航的日子里的所思所想; 它是一篇报告文学,关于南海问题的报告文学,关于南海诸岛,尤其是南沙群岛的历史、地理、来龙去脉的报告文学; 它是一篇游记,记录了作者在南海、在南沙群岛的所见所闻;它是一本学术研究著作,字里行间,你能读出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南海的心得和体会;您可以把它当作日记来读,也可以当作报告文学来读,也可当作一篇游记来欣赏,也可当作一本学术著作来研读、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