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沙市:中国唯一的全是珊瑚礁景观的城市

标签:
转载 |
分类: 校本课程:中国疆域资料 |
三沙市是中国唯一一个全是珊瑚礁景观的城市
这是自空中拍下的西沙群岛的华光礁(上图)和盘石屿(下图),它们以不同形态,展现了环礁发育的不同阶段。华光礁堪称完美的环礁:珊瑚形成的环形礁堤,将潟湖围合在内,这就是我们古人说的“万里石塘”。两道口门,形成环礁的两道豁口,以使海水与潟湖内的湖水交汇、流通。盘石屿呈现的则是环礁发育至晚期的形态:珊瑚不断生长,最终将口门封闭,而使潟湖与外海隔绝。久而久之,潟湖将会越来越浅,直至干掉,发育成灰沙岛。环礁的东南角现在已经发育了一个小沙洲,它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发育成一个真正的岛屿。整个三沙市有60%的珊瑚礁都是环礁,
它们是中国的珍稀景观。
珊瑚礁塑造的地貌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海洋国土
在谈及我国南海海域时,常会听到岛、礁、沙、滩等众多名词,其实它们都是指我国南海中的珊瑚礁地貌。根据它们与海平面的高差,可划分出5
种类型:岛屿、沙洲、礁、暗沙、暗滩。岛屿、沙洲在海面之上;暗滩、暗沙在海面之下;礁则接近海面,在高潮与低潮之间转换着与海平面的关系。这些或露出水面,或发育在水下的独特地貌,都由珊瑚礁塑造,它们构成了我国不可或缺的海洋国土。
岛屿:露出海面,四周为环绕的礁坪,由沙洲堆积而成,岛上覆盖着沙和粉沙,部分已与岛粪混合发育成磷质石灰土,植物生长茂盛。
沙洲:露出海面,由松散的珊瑚沙砾、贝壳碎屑和其他生物碎屑堆积在珊瑚礁坪上而形成。外形小,形态不稳定,没有或很少有植物生长。
礁:即通常所说的干出礁,生长至接近海平面处的珊瑚礁体,高潮时被淹没(礁坪上个别礁块高潮时也不被淹没),低潮时出露(有些低潮时也不出露)。许多小礁体围绕深水潟湖,组成环状群礁体,也就是大环礁。
暗滩:隐伏在水下较深处(通常水深20—200米)的珊瑚礁,范围广,表面呈台状,边缘高,中央低,绝大多数为淹没较深的大环礁。
暗沙:淹没在水下较浅处(通常水深10米以内),局部覆盖有薄层沙质的珊瑚礁体,低潮时不出露海面。有的暗沙发育在海山上。
水下的珊瑚礁有着不同的地貌形态
珊瑚礁是热带海域的特有产物,是由珊瑚群体死后的遗骸构成的岩体。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海区。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南海,以南沙群岛数量最多。南沙群岛的珊瑚礁并没有以相同的地貌形态示人,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名字:环礁、台礁、水下丘状礁。环礁最多,而且面积不等,小者几平方公里,大者几千平方公里。小环礁或孤悬于海中,或发育在大的礁坪上,以形成大环礁。
甘泉岛最好地呈现了三沙市的多重同心环状景观
安静地躺在一片深蓝色海水中的甘泉岛(属西沙群岛),以其丰满的层次,最好地解释了环礁所构筑的多重同心环状景观:躺在最核心处的,是一小片稍微凸起的灰色土壤,它们也许由泻湖演化
而来;往外,是一片环形的茂密树林,岛上那口味道甘美的淡水井,便掩映在这片树林里(“甘泉岛”由此得名);银白色的沙盘是这片树林的花边;花边外,是更为巨大的礁盘。这种同心环状结
构,有点类似北京城的格局,北京城就是由一条条环形路组成的同心环状结构。这是老年时期的环礁,已经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灰沙岛。岛上植被茂密、有淡水、有土壤,完全具备人类居住的条件,
但因为是军事禁区,目前尚无居民。
不同视角下的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属南沙群岛,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是完全位于海平面以下的暗沙。它的主体呈丘状,被形象地称为“礁丘”。礁丘的面积为2.12平方公里,距离海面平均20
米左右,最高处距离海面17.5米。礁丘上有高的突起和低的礁坑。在礁石之间的凹坑内,堆积着钙质生物碎屑。若不考虑海水对视线的影响,从俯视的角度看曾母暗沙,能看到礁体的中部最宽,两端渐细,脊部呈北北西走向。若将视线往南延伸,在距离曾母暗沙不远处,有另外两个暗沙礁丘:八仙暗沙礁丘和立地暗沙礁丘。它们与曾母暗沙同在一个礁丘群内,但曾母暗沙是这个礁丘群的主体礁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曾母暗沙不是一块暗沙,而是一组暗沙或暗礁。
从淹没海底到出露海面,灰沙岛要经历4个发展阶段
灰沙岛是珊瑚礁岛的一种,是发育在珊瑚礁坪上、高潮时也不会被淹没的生物碎屑堆积体。南海中发育有一定数量的灰沙岛,因为这里有满足灰沙岛发育的基本条件:丰富的生物碎屑、非风口浪头的地形和足够的礁坪宽度。台风和台风浪控制着灰沙岛的位置和规模,在波浪作用下,一些礁坪上堆积了生物碎屑,涨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则出露。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潮间带海滩(阶段A)。当生物碎屑堆积到涨潮也能露出海面时,则形成了小沙洲,刚刚形成的小沙洲体积小,形态易变,具有游动性,地表无植被,为裸沙洲(阶段B)。随着堆积的持续,裸沙洲规模增大,地下水开始积存并能够生长草类和灌木,有了植被的保护,沙洲地形趋于稳定,成为灌丛草被沙洲(阶段C)。风力作用和植被的捕留作用,使灌丛草被沙洲扩大增高,淡水层也加厚,根系较长的乔木植物可以生长,树林逐步形成,从而稳定了沙洲地形,此时的沙洲已经发育成为真正意义的岛屿——灰沙岛(阶段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