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一(5)班 岳芃雨:我看武则天

(2015-05-04 16:44:27)
标签:

武则天

武后

高宗

武举

殿试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初一(5)班 <wbr>岳芃雨:我看武则天初一(5)班 岳芃雨:我看武则天 

作者:初一(5)班  岳芃雨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wboi.html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在那个女性备受压迫的时代,实属一大奇观。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留下无字碑,让后人评定她的功过。的确,她是一个神奇的人,她的功过,众说纷纭。我觉得她功大于过,她“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在政治上,她打击保守门阀贵族,重振皇权,且善用贤臣。开始朝廷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携手共理政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官员。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氏为后,形成了“拥武派”。后来李勣[1]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并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帮高宗先后罢黜了褚遂良等元老功臣,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此事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改观,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为武则天提拔,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也”[2]

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农业,选拔贤才,使经济进一步发展。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3]高宗皆施行之。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

在文化上,她重视科举,发展科举,首创殿试、武举。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后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她还首创武举,选拔武官。

在民族关系上,武则天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武后称帝后的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武则天时期契丹崛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进攻河北地区。武则天三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在奚和突厥帮助下才得平定。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与之相对,武则天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如开始她重用酷吏,刑罚残酷。但从整体来看,她帮助实现君主集权,继续实行太宗时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她当政期间,政治清明,弘扬发展了贞观时的繁荣清明,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好了基础,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注释:

[1]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与李靖并称。

[2]司马迁《资治通鉴》,转载自好搜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5341044.html

[3]武则天条目3生平经历3.5掌政转载自好搜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5341044.html


初稿如下:

初一(5)班  岳芃雨:我看武则天

作者:初一(5)班  岳芃雨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在那个女性备受压迫的时代,实属一大奇观。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留下无字碑,让后人评定她的功过。的确,她是一个神奇的人,她的功过,众说纷纭。我觉得她功大于过,她“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在政治上,她打击保守门阀贵族,重振皇权,且善用贤臣。开始朝廷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携手共理政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官员。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氏为后,形成了拥武派。后来李勣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并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帮高宗先后罢黜了褚遂良等元老功臣,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此事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改观,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为武则天提拔,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也

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农业,选拔贤才,使经济进一步发展。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高宗皆施行之。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

在文化上,她重视科举,发展科举,首创殿试、武举。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后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她还首创武举,选拔武官。

在民族关系上,武则天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武后称帝后的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武则天时期契丹崛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进攻河北地区。武则天三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在奚和突厥帮助下才得平定。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与之相对,武则天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如开始她重用酷吏,刑罚残酷。但从整体来看,她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了贡献。她当政期间,政治清明,弘扬发展了贞观时的繁荣清明,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好了基础,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