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古代最大的“高考考场”——江南贡院【图组】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
门口坐着一书生,大致还原了以前古人寒窗苦读的样子。以前古人是寒窗苦读十年考科举,如今的孩子是苦读十二年才能参加高考,如果算上早教、学龄前教育以及各种课外兴趣班是不是比苦人还要惨?
正逢高考时节,很多家长到这里烧高香替自己小孩求一张“金榜题名”。
江南贡院在鼎盛时期的规模曾占地三十万平方米,拥有考试号舍20644间,这一排排屋檐下面都是一间间的小格子间的号舍(考场)。
古代的状元袍,印象里最深的是“辛苦娘子磨豆腐”的吴孟达版本,如果衣服上没有仙鹤装饰就是古代的新郎服了。
中国古代历代科举考试中的状元,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一共有592人。
要成为这金字塔尖上的第一人多不容易。
俺觉得有意思的来了,话说不管是以前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现在的高考制度,考生们的作弊技巧那真是与时俱进啊,不过最原始的作弊方法还是给硬生生的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小抄,古代叫做“夹带”。古代科举考生将《四书》、《五经》等八股文考试用书变小,字压缩,夹带缝进衣服、鞋底、藏在头发里边等等带入考场作弊,若作弊成功,考中的概率提高一半。下面这个水烟袋也是用来放“夹带”的。
用老鼠胡须写的“夹带”,放大后我也看不清楚,搁那么小的字考试的时候能看清吗?
狭窄的走廊仅容两人勉强通过。
江南贡院现存碑刻23块,主要记载了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这块是康熙于38年(1699年)亲临江南贡院赋诗一首。他要求“人才当义取”,不许徇私逐利,破坏王道规矩,所有考官应以宋代理学大师为楷模,严于律己,不要死后留下恶名。
中国历代武状元名录。中国自唐代至清末一共有284名武状元。
南京的秦淮河地区因江南贡院、夫子庙繁华一时,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成为江南佳丽之地。明末清初,夫子庙这一代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