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故宫藏着多少宝贝?全国42%珍贵文物在故宫

标签:
故宫文物藏品故宫博物院单霁翔 |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
转帖:故宫藏着多少宝贝?全国42%珍贵文物在故宫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bbs.css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031
长期以来,故宫博物院究竟有多少件藏品一直是个谜,直到5年前这个谜底才被揭开。前任院长郑欣淼带领故宫人用7年时间作了全面清理,知道这个数字是1807558件(套)。 故宫除了宫殿还藏着什么? 90年前,故宫作为博物馆正式整体对社会开放。这个有着595年历史的故宫,它的世界究竟怎样,而作为世界的故宫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近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保利剧院作了“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专题讲座。在单霁翔看来,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将“故宫的世界”分享给公众。那里有着超过180万件(套)文物藏品,有着17万平米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更有着每年1500万的观众资源。 藏品结构:全国42%珍贵文物在故宫 全世界博物馆的藏品结构几乎都呈现金字塔形,即塔尖上是镇馆之宝,数量极少,而腰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则是待定级、待研究的资料。然而,故宫博物院却是个例外,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单霁翔指出,故宫博物院有1807558件(套)文物藏品,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套。在故宫的馆藏中,珍贵文物占比93.2%,一般文物占6.4%,资料只占0.4%,几乎件件都是国家定级的珍贵文物,“我做过10年的国家文物局局长,我知道这1807558件(套)文物的意义。我们国家现在有4165座博物馆,目前收藏的国家定级的珍贵文物是401万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是168万件,占全国珍贵文物约42%。”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2zziibivwqp0vo5zi.jpg
6
下载附件 (132.32
KB)明代黄花梨木方背椅 藏品种类:69个类别其中陶瓷最多 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将馆藏文物分为69个类别。其中陶瓷是馆藏最多的,一共36.7万件,基本都是景德镇官窑瓷器。而绘画有5.3万件,包括著名的《千里江山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法书有7.5万件,包括《中秋帖》、《伯远帖》、《兰亭序》等,加上碑帖2.8万件共有15.6万件纸质文物。 与此同时,故宫收藏的世界之最中还包括铜器,是世界上收藏铜器最多的博物馆,一共16万件。其中带有先秦铭文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共1670件。 除此,藏品中还有1.1万件金银器,1.9万件漆器和约6600件珐琅器;18万件织绣品;1.1万件包括寿山石在内的工艺品;6200件明清家具。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2l93sl9rw9bm70glt.jpg
6
下载附件 (92.39
KB)清代玛瑙凸雕牡丹花卉瓶 未来开放度更大,更重视文物修复 尽管有着众多馆藏,但对于大众来说,北京故宫的魅力似乎是在其宫殿式的建筑上,很多游客来北京故宫主要看宫殿、看房子,对文物的关注少。单霁翔指出,大多数人进午门后便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参观的目的主要是看曾经的宫殿究竟怎样,而没有多少人认为它还是座博物馆。不过作为世界的故宫其博物馆的功能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体现。其中,就故宫本身而言将有更大的开放度,从今年的65%到明年达到75%直至最终达到80%。 而就博物馆的另一重要功能——文物修复和展示来说,故宫的未来便是在海淀区新建了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北院区建立在故宫博物院原有的西玉河基地周围,计划用地面积为47.6公顷,将进行多功能的分区使用,包括文物修复与展示中心、故宫文化传播中心、宫廷园艺中心、科技保护研究中心等。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一期工程12.5万平米,其中5万平米用作文物修缮,6万平米作为展厅。届时故宫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修复中心,也将是大型博物馆,每年估计要接待三百万以上的观众。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3loin9gqo1xm1plc1.jpg
6
下载附件 (159.5
KB)清代掐丝珐琅太平有象 “到故宫看宫”何以误读这么多年 故宫的文物如此众多,珍贵文物占比如此之大,占全国珍贵文物的比重如此之大,如果不是院长单霁翔的介绍,恐怕一般人都不知情,一般而言,人们到故宫就为了看宫殿,看古建筑,但是却有如此之多的珍贵文物“躺”在故宫里这么多年,默默无闻,不被常人所知、所了解和所欣赏,未免不是对故宫的误解和以讹传讹,未免不是一种文物教育审美作用的浪费。 单霁翔指出,大多数人进午门后便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参观的目的主要是看曾经的宫殿究竟怎样,而没有多少人认为它还是座博物馆。那么,造成此情此景的现状该怪游客吗,也未必,造成游客对故宫的误解和以讹传讹,不是游客的无知,而是故宫对于游客和社会的故宫游览教育缺乏广泛度、深入度和有效度,别的且不说,如果故宫在游客进入故宫的第一时间就提醒游客故宫不仅有“宫”,还有很多可看的珍贵文物,想必那么多游客就不会仅仅只看故宫的建筑。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374r2rrj326jtri52.jpg
6
下载附件 (170.83
KB)清代识文描金寿字瓜果纹八角盒 不少人趋之若鹜的到故宫参观,无非是想看看当年的皇亲国戚和宫女妃子究竟是怎么奢华居住和生活的,究竟是怎么享受的,带着这样的心态参观故宫,试想,参观完后,能够有什么样的正能量感受呢,和有着超过180万件(套)的文物藏品相比,17万平米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所带来的也许仅仅是“奢靡”和震撼,故宫之意其实不在“宫”,而在乎博物馆的审美和教育价值,但是,这么多年了,故宫就这样被误解,被世俗的津津乐道,被赋予了肤浅的旅游审美,而真正的文物乃至博物馆教育作用却淡化了,不能不说是一样极大的文物浪费,如此,有着每年1500万的观众资源,又有什么旅游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呢。 现在如果问,故宫究竟是什么?想必很多人就不会再轻易和随意地回答故宫就是“宫”了,故宫那么多珍贵文物,迫切需要把把故宫看成一件大文物,更需要“故宫学”的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故宫应该包括故宫古建筑、院藏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以及80多年的故宫博物院的历程等。和红学、敦煌学、甲骨学一样,“故宫学”更需要有更多人关注和研究。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3kdfq6egtiksktg6f.jpg
6
下载附件 (262.42
KB)宋代百子戏春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身份极为特殊,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80万件文物藏品,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具有品级、种类、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这在世界上都少有博物馆能与之匹敌。但是,如何将品级、种类、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转化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教育的绝对优势,提高参观故宫游客的文物素养和历史文化审美素养,这才是最需要提高的地方。 要想实现“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首先要让中国人对故宫多一份了解,多一份认同,多一份喜欢,多一份理性,多一份科学,故宫博物院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和窗口,同时也是文物研究、遗产保护、文化传播和两岸交流的重要基地,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不言而喻。故宫所承袭和经历的历史变迁,也正是中华文明逐步进化、发展的过程。故宫的世界,如果中国人普遍误解和误读,那么“世界的故宫”就闹“洋笑话”。 故宫不仅是死建筑,更是有灵性的,故宫不仅记载了国家和皇室,更不知道记载了多少辉煌灿烂的文化历史故事。故宫这本书,需要每个中国人读懂,只有仔细阅读,全面阅读,带着崇敬心阅读,也许才能够读出新感觉,读出新价值,读出新收获,读出热爱,读出人文情愫。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3unubycq1n84fy4uy.jpg
6
下载附件 (180.79
KB)明代宣宗行乐图之锤丸 从故宫旅游只看“宫”说起 尽管有着众多馆藏,但对于大众来说,北京故宫的魅力似乎是在其宫殿式的建筑上,很多游客来北京故宫主要看宫殿、看房子,对文物的关注少。单霁翔指出,大多数人进午门后便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参观的目的主要是看曾经的宫殿究竟怎样,而没有多少人认为它还是座博物馆。 诚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大多数去故宫的游客都是冲着故宫的宫殿去的,一批批的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穿过天安门,从午门进,穿过乾清门,看了三大殿,进了后花园,便从神武门出去坐大巴车了。至于故宫博物院里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大多数游客往往不甚了了。 不仅仅是在故宫,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许多景点,我们大多数参加旅游团的游客其实也都是如此走马观花,很多人都沿着这样一个套路“上车睡觉、下车睡觉、停车尿尿”,出去旅游一圈,收获的仅仅是景点的照片和当地的土特产,而目的地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却被忽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出去旅游的机会多了,可旅游的质量却仍然处于一个低水平的阶段。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4dzd2j0aa0aukorrc.jpg
6
下载附件 (266.79
KB)清代塞宴四事图(局部) 当然,话说回来,提高旅游的水平和内涵,责任并不仅仅在游客自己的身上。还是以故宫博物院为例,笔者去过两次北京故宫,去过一次台北故宫,所得到的感受截然不同:北京的故宫,宫殿群巍峨壮丽,让人心驰神往,然而作为一个博物院,给人的感受却是除了中轴线外,其它大多数宫殿往往不是大门紧闭,就是“工作区域,游客止步”;难得开放的几个偏殿作为文物展示区域,也往往缺少导览指示牌,让人难以寻到,而且即使找到了,在这些展示区里也缺乏起码的导游讲解,游客们即使看到了展出的那些青铜器、瓷器、书画作品,也知道其价值连城,却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对展示的文物有直观的认识。反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并没有巍峨的宫殿,博物馆主体大多在地下,然而游客从进入博物馆之后,便有专门的讲解员带队讲解,详解每一个展出文物的“前世今生”,无论是雕刻的“东坡肉”,抑或是袖珍的“枣核船”,还是具有无穷魅力的《清明上河图》,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便多年过去仍然记忆犹新。 由此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将“没有多少人认为故宫还是座博物馆”的责任全都推卸到游客身上,其实也是有些偏颇的。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在多年前就建立起了各种交流,包括文物轮流展出等等,不过在笔者看来,北京故宫能够多学学台北故宫的管理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博物院的作用,除了收藏文物之外,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起到文化的传播、知识的传承作用,否则仅仅收藏文物的话,博物院就变成了大仓库,这才是对文物资源最大的浪费。 同样,不仅仅是北京故宫,要提升国人的旅游质量,单靠游客自身的素质提高也是不行的,这需要更多的旅游资源地,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门票经济”之上,更要着眼提升深度的服务和管理,正确地引导游客,最大限度地释放旅游资源的文化、教育、传播潜力。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489txm9r8879tcd99.jpg
6
下载附件 (87.69
KB)清代银镀金累丝珐琅盆珊瑚牡丹盆景 故宫文物清理工作仍需完善 2004年至2010年底,故宫博物院耗时7年,整理文物180多万件,基本完成了建院历史上的第5次藏品清理。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博物馆,这次清理基本情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012年至2016年,全国将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故宫的工作还将如何完善?针对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4im3gg3ggrm23igrt.jpg
6
下载附件 (103.21
KB)清嘉庆青花云龙纹螭耳瓶 耗时7年清理180多万件文物 记者:故宫自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古物以来,多次进行大规模清理。2004至2010年12月,故宫耗时7年共清理180多万件文物,能否介绍一下此次文物清理的基本情况? 单霁翔:这次文物清理,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最全面的一次文物清理。全面解决了总账与分类账不一致的问题。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有的是在抄录分类账时出现笔误,有的则是历史上在办理文物调拨、外借、销号等相关工作时或未按规范办理手续,或在具体执行时出现偏差。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对库房内文物进行仔细核对、追查,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次清理也是最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首先,彻底清查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资料,做好了文物提升工作。如古器物部完成资料22类、46002件套的整理。宫廷部旧有原始底账记录的资料数不足1万件,经过此次核对,共整理出资料51678件,且同期完成了22861件资料提升文物的工作。其次,古籍、古建类藏品首次纳入文物管理序列。此外,自民国至建国前后,有23万余块清宫镌刻的经版和书版,从未清理过,这次全部按照文物管理要求进行了清点。最后,图书馆19个文物库房的564713件文物、38348件资料,共计603061余件(册、块、幅、包等)藏品全部清点完毕,并按照文物要求完成了相应账目的编制和录入工作。 记者:相对于以往的文物清点工作,此次清理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单霁翔:此次文物清理工作理念方面的进步值得关注。我们将文物清理与推动文物保管意识转变结合起来。长期以来,大量宫廷历史文物未被作为文物对待,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帝后书画,此次对其进行整理与评估,纳入文物系统。在此理念指导下,仅2004年至2007年间,共计2.5万件帝后书画及13万件历代钱币等得到系统整理,18万件资料藏品提升为文物,20余万件武英殿书版、“样式雷”烫样以及大量建筑构件等也纳入文物账册进行管理。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4azadoboroq5q4pry.jpg
6
下载附件 (97.69
KB)清康熙五彩加金鹭莲纹凤尾尊 故宫文物清理工作需要不断细化完善 记者:故宫的文物普查清理工作还有哪些难点和亟须完善之处? 单霁翔:就本次文物清查而言,首先是藏品清理、展示、修复的空间和条件亟待改善,需加快“平安故宫”工程建设。藏品清理有较大空间需求,一方面清理工作本身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核对、编目、照相;另一方面,普查清理完成后的文物藏品需要库房进行保管,部分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和展示。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展示、修复空间非常有限,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180万余件藏品中仍有约一半只能利用古建筑作为库房。地下库房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一、二期地库不能实现针对不同质地藏品的温湿度调节,设备出现老化等问题。展室均在古建筑内,除少数几处可以实现相对有限的温湿度控制外,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这个情况亟须通过“平安故宫”的建设加以改善。 其次,专业技术人员仍需培养和补充。应借助社会力量,与高校、各研究机构、专业公司开展合作,推进故宫学院、故宫研究院的工作。藏品清理工作包括了大量信息核对和采集工作,故宫博物院的业务人员和摄影力量不足,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参与信息采集工作。藏品清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在加强故宫自身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借助社会专家的力量对藏品内容进行相关研究,并将学术成果提供社会公众使用。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5juj8s2jv8cdvaavw.jpg
6
下载附件 (127.93
KB)清康熙牙雕榴开百戏 最后,藏品清理是博物馆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我呼吁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要积极参与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公布目录。只有彻底摸清家底,理清藏品的种类和确切数量,文物的保存状况才能清晰,进而才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保护研究与传承。故宫博物院从2004年至2010年,前后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其历史上的第5次藏品清理,全院藏品数字目前已精确到个位,但我们认为,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基础信息库与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博物馆发展相比仍显不足,需要不断细化和完善。 故宫的文物普查清理,目的在于更好地为民众管理好、保护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把既富永恒魅力,又具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传播出去。通过文物藏品普查清理,可以丰富展览内容,提高展览水平;通过文物藏品普查清理,能够发现存在隐患或亟待修复的文物。我们主张,对这些文物藏品要开展科技保护,所形成的新成果都可以以展览形式展示给公众,要在公众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5j21k5h6km9km1z9j.jpg
6
下载附件 (139.24
KB)清道光湘绣芙蓉鹭鸶屏风心 明年五一起“进宫”看文物修复 “明年五一起,我们将把故宫珍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近距离呈现在观众面前。”上周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客保利艺术博物馆艺术讲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名为《故宫的世界 世界的故宫》的演讲。在演讲现场,单霁翔向记者透露,故宫红墙内的九个部门将于明年5月全部搬至紫禁城西侧的“西河沿”。届时,故宫文保科技部门将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文物修缮的全过程将成为参观项目。 在故宫博物院西侧,紫禁城红墙与金水河之间的位置,曾经有一块闲置的用地,建筑基址在清宣统年间被毁坏并废弃,成为垃圾坑。该区域自上世纪50年代拆除后一直作为故宫料厂、木工厂和库房,堆放木料、边角料,安全隐患极大。单霁翔介绍,“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复,我们前年清理出这块土地,用来恢复了古建景观。虽然只是地上两排一层的建筑,但由于长达362米,因而建筑占地达13000平方米,在故宫博物院内是很大的工程。”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2/161835tsdg999ggvfkwup9.jpg
6
下载附件 (79.45
KB)清代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 西河沿古建筑的复建可不仅仅是景观上的恢复,更重要的是支持故宫完成将文保科技部等9个部门全部搬出红墙的任务。单霁翔告诉记者,紫禁城红墙内区域面积约占整个故宫博物院面积的2/3,这个区域内共有故宫9个部门在办公,其中掌握科技创新、文物修缮技术的核心部门——文保科技部现在延禧宫内。“不少仪器的使用不适合在古建筑内进行,一方面不利于这些贵重仪器的安全,另一方面对故宫扩大开放也存在影响。”将精密仪器、文保专家、工作人员全部搬出红墙后,紫禁城就可以后顾无忧地扩大开放了。 “明年五一,西河沿工程将竣工。”单霁翔透露,届时还将有“惊喜”带给走进故宫的观众。“我们在办公区域的廊道里设置了通透的大玻璃窗,观众可以进入我们的文保科技部门,参观文物修复的场景。”目前开放的方式还未确定,“有可能全部放行进入,但如果观众过多,则可能通过预约的方式开放。”单霁翔表示,希望通过此举可以缓解故宫内人流大多拥挤在“中轴线”的压力,同时也让宫藏文物“背后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知。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3/160820svtuyeypuh1tutlt.jpg
5
下载附件 (304.18
KB)元代赵孟頫《前岁到杭贴》 不用去北京,打开APP就能欣赏故宫瓷器 不用前往故宫,也能真切欣赏到故宫博物院里的藏品?近日,故宫推出的APP“故宫陶瓷馆”,就能做到这点。它以“时间长轴”为“骨架”,“串”起文华殿陶瓷馆在陈的400多件藏品,并为其配备可移动的“电子说明牌”。此外,每件藏品配有图片和语音介绍,更有8件精品可以360度水平环绕欣赏。这让不少文物爱好者大呼过瘾。 网友说,对于文物鉴定专业的学生而言,用来进行掌上学习太实用了!网友也表示,图片很精美,“满足了我这种千里迢迢去了两次故宫也没能看完展览的人。”随后,记者打开该手机软件,伴着苍劲旷远的古琴曲,一道道宫门映入眼帘,最后来到“各种彩釉大瓶”前。点击瓶身,手指左右滑动,能水平360°环绕观摩瓶身。 “一共有8件精品陶瓷可以360°环视。”昨日,故宫博物院方告诉记者,其余的陶瓷依时间长轴串成完整的发展史。对方介绍道,故宫博物院藏文物总数超过180万件(套),其中陶瓷类文物约35万件(套),可谓器物藏品中的第一大门类。多位专家从院藏陶瓷中遴选出4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并在APP中为每件藏品都配有清晰图片和文字介绍。为了方便观众参观欣赏,故宫博物院对陶瓷馆原有的“电子说明牌”触摸屏导览方式进行了升级。扩指,展开时间轴。左右,滑动时间轴。点击,查看藏品。长按,深入阅读。此外记者在屏幕上看到,每件藏品都有语音讲解,点击右下方人头按钮即可收听。 用户可登录App Store,搜索“故宫陶瓷馆”下载安装,或关注故宫官方微信账号,进入“微故宫”中的“逛一逛”陶瓷馆,文华殿在陈的400多件精美藏品会以“瀑布流”的形式倾泻呈现。在展厅里输入藏品名称搜索,或者直接扫一扫藏品二维码,就能更快捷地获得这些藏品的故事。还有几十件精品配有语音介绍,边听边看更轻松。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504/23/162828ggkao9s8dllx373a.jpeg
5
下载附件 (99.42
KB)春秋鹤莲方壶 故宫卖萌那么拼,我想要看看! 如果你听到故宫两个字就联想到老旧、传统,那你才是真正的Out了!人家早就开始了贴近年轻人的“转型尝试”,开了卖周边产品的淘宝店,“故宫淘宝”的微信公众号不仅介绍故宫科普知识,卖萌也是一把好手,“她比四爷还忙”、“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动图表情包、故宫版大白等都风靡网络。 除此之外,故宫还推出了一系列App介绍故宫珍品,每款都超美的!用户们无需天天往故宫跑,就能真切欣赏到故宫收藏的珍品,而且能够认识到更多历史文化的知识,与传统印象中的“官方App”不同的是,这些应用不管是界面还是交互设计都相当不错。 故宫陶瓷馆 这是故宫最近出的一款App,同样有着新奇而又人性化的交互方式,收录了故宫文华殿陶瓷馆400余件藏品,每件都有清晰的图片和专家撰写的介绍,更有8件精品可以水平360°水平环绕欣赏。另外点击右上角进入类似目录中,横屏可以看出所有的瓷器藏品都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出来,点击具体藏品即可进行详细介绍内容,长按屏幕获得文字版介绍,这样在欣赏的时候不会因为内容过多被遮挡,考虑的十分周全。 胤禎美人图 这是故宫在2013年推出的首个移动应用,选择了故宫擅长的文物鉴赏类。古朴的界面、流畅的操作、优美的音乐,雍亲王胤禛的美人屏风被裱为12幅皇家生活场景的曼妙挂轴,不仅可以一窥清朝盛世华丽优雅的宫廷生活,最妙的是美人屏风都能够随着指尖而动,当时上线两周就获得超过20万的下载量,还获选当年年度精选App。 皇帝的一天 这款APP是故宫官方出品的首类儿童类应用,以活泼的手绘画风,卡通化的宫廷人物,引领孩子们深入清代宫廷,了解皇帝一天的衣食起居、办公学习与休闲娱乐,还可以帮助孩子们能够以人观己,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设计上这款应用由小游戏与电子书共同组成,一些小游戏还是剧情推进的关键,必须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生活场景,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 紫禁城祥瑞 故宫博物院藏瑰纳宝,文物品目繁多。这款App以紫禁城中各种祥瑞为中心展开,带用户领略宫廷珍宝上的皇家文化。“紫禁城祥瑞”一共介绍了14种祥瑞,包括仙鹤、龙等,以龙为例,点击龙的图腾就可以看到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精美龙刻装饰以及和祥瑞有关的各种细节等,这些精美制作的展品还可以手动放大,深入浅出的介绍故宫的文物。此外,用户还可以以故宫祥瑞为蓝本,DIY出自己喜欢的类型,并将自己的作品与朋友分享。 每日故宫 这款也是“故宫出品”系列的新成员,打开应用首先出现了日历,掀开日历则是当日推出的一款珍品,以4月14日为例,当日推出的为宋代《宋人天寒翠袖图页》,除了可以查看画作的细节,通过点击图上的“+”号还能了解画作的背景故事。不仅如此,“每日故宫”还是一本清新典雅的笔记,可以随时记录心情点滴,并以当日藏品为衬托,通过主流社交媒体分享。用户注册登录后,更可以同步笔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