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西之 云冈石窟
上个周末,我有幸得到一个到山西大同开会的机会。五天时间,两天在路上,两天开会,一天参加了一个一日游的旅游团,在大同附近转了转。
说起大同,人们不由自主会想到云冈石窟。不错,云冈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一起并称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我以前都去参观过,这次要去的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位于山西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远远看去,云冈石窟似乎就是蓝天白云下一座几乎光秃秃的石山,一点也不神奇,可是走近了细看,才发现洞中的乾坤,内容相当丰富。现存主要洞窟有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特别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厘米,巨石横亘,雕刻林立。所有的造像就地取材,可以明显看出岩石的颜色和肌理。它们有的正襟危坐,有的垂手而立,有的载歌载舞,个个栩栩如生,更不要说洞窟壁上精美的壁画,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了,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分之一的国库,五十万工匠大兴土木,耗时四十多年。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包括门前的石狮子和门头的兽首,都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原来北魏的始祖是鲜卑人呢!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域风情的石狮子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域风情的门头兽首
据导游介绍,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的山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令人叹为观止。由于洞窟很多,不一而足,我们一般参观的都是中部和西部的精华洞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注意上方飞天的形象,说明飞天并非敦煌所独有
我从网上了解到,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的菩萨、力士、飞天栩栩如生,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听导游说,佛像都是自上而下雕凿的,这样容易控制比例。有的造像的眼睛是黑色的,闪闪发亮,原来里面嵌的是琉璃。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五窟六窟毗连成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的精华。据说是要显示北魏皇帝权力的无限;而5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洞窟呈椭圆形平面设计,窟内宽敞,主要造像占去大部分面积。其中第16窟是一个以伎乐驰名的洞窟,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被誉为"美男子",或英俊清秀,或肃穆端庄,或披千佛袈裟而立,或双手合十而坐。周壁有千佛、佛龛。这些造像,神情生动,姿态美妙,或吹笛,或弹琵琶,令人叹为观止。而第20窟露天大佛结跏跌坐,被称为云岗石刻的象征。佛像为释迦坐像,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大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石窟前有清顺治八年所建五间四层木构楼阁,琉璃瓦顶,颇为壮观。以下是昙曜五窟的照片。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彩塑交脚弥勒像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佛像身上的洞孔是早年为了保护塑像,打孔挂泥包裹了一层,后来脱落后造成的。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注意洞口密密麻麻的小佛像
双耳垂纶的造型很常见
http://trip.elong.com/home/attachment/200906/10/42212_1244615203vbTi.jpg 云冈石窟" /> (这尊大佛身上的岩石纹理非常鲜明)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具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的窟室是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民间所造,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头。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 [转载]行走山西之 <wbr> <wbr>云冈石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千佛窟
云冈石窟堪称中国石窟的鼻祖,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遗憾的是,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有许多佛像只能依稀辨出原貌,或许几十年后就消失殆尽。当然石窟也曾遭到人为破环,还有大量佛头、佛像被盗往海外,斧凿遗痕至今犹在,看上去着实令人心痛。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云冈石窟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我只在外面拍了一些大的景观照片。上面的这几张细节小照片,虽然数量不多,亦足可见云冈石窟雕刻之精细,线条之华美流畅。
我们到达云冈的时候,正值中午,大西北的骄阳烤灼着我们的皮肤。山西的阳光真的很热烈,一行人在烈日下跑马观花看完了主要的几个洞窟,内心颇为震撼。
我个人认为,在云冈,龙门和麦积山三个石窟当中,云冈是最美的,而昙曜五窟是其中的精华,因此也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