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两宁两京
两宁两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61
  • 关注人气:2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2015-02-02 11:30:41)
标签:

转载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梅花山是南京东郊、钟山南麓的一座小山岗,位于明孝陵的正南面,因山上遍植梅树而得名.

梅花山是三国时东吴孙权的墓,原名孙陵岗,又名吴王坟。孙权掌权后,定都秣陵(南京),并改秣陵为建业。据文献记载,孙权死后葬在朝阳门外第三个山岗,这个山岗因而被称为孙陵岗。同时葬在此处的还有孙权的夫人步氏、后妻潘夫人,据说太子孙登也葬在这附近。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修明孝陵地宫时,有人请示朱元璋,如何处理孙陵岗。朱元璋说,孙权是一条好汉,就让他为我把守大门吧。因此孙陵得到完整的保存。

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相沿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当时的陵园管委会在孙陵岗栽种了大片的梅花。此后,孙陵岗逐渐成为南京人游春赏梅之地,称呼孙陵岗的越来越少,梅花山则代之而起。

每逢初春去东郊踏青赏梅,已有三十载了。无数次的探访,也见证了梅花山的巨大变化。以前只有一座孙陵岗有梅花,而且都集中在南坡,北坡甚少。渐渐地,北坡、西坡都种上了梅树;再往后,“香无涯”阁东西两侧,也辟为梅园。几年前,梅花谷里搬迁掉了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经过整饬、又栽种了上万株梅树。现在,梅园面积1500多亩,梅花3万5千树。当梅花盛开的时候,站立观梅轩,放眼四周,树如海、花如潮;徜徉梅花谷,花间林外,香扑面、春醉人。

赏梅,除了用眼看、用相机记录外,偶尔也附庸风雅,写上几首小诗。一九八五年初春的一天,与电大的两位同学游览梅花山,薄暮时分正欲归去,忽然兴起,吟成七绝一首:“联袂穿林踏夕辉,嫩红几点沾轻衣。误行深处识来径,携得香风两袖归。”一九八七年的一场春雪过后,独自前往梅花山赏梅,踏着薄薄的积雪,嗅着谈谈的清香,一时有感,也吟成一首七绝:“梅林踏雪日迟迟,振翅冬禽带晓飔。莫道天寒春尚远,红梅绽破傲霜枝。”现在呢,年年梅花只相似,而赏花的人已从青年步入中年,诗兴也消减了许多。

梅花,民国时曾作为国花,现在是南京市的市花。为何国人如此爱梅呢?窃以为,绝不仅仅是种植梅树有上千年的历史,也不仅仅是自古就有赏梅之习俗。古人用大量的诗文讴歌她,用大量的绘画来表现她,并尊她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就是因为人们赋予梅花君子般的品格,就是因为梅花蕴含了凌寒而不争宠,高洁而不庸俗,淡雅而不浓艳的内质。可以信手拈来的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词)。上述诗句,无不表现出人们赋予梅花的儒家精神和君子情怀。

梅花山,位列四大梅园(另三个梅园分别是武汉东湖梅园、无锡梅园、苏州香雪海)之首,已连续举办十六届“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现正以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逐渐成为全国的梅文化中心。

(2011年3月9日)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谷南大门,靠近宁沪高速连接处)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位列中国“四大梅园”之首的梅花山南坡全景。山坡上的梅花,层层叠叠、云蒸霞蔚。)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山上博爱阁)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博爱阁往东下山路段,侧逆光拍摄)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从博爱阁去孙权故事园途中)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远处的建筑为博爱阁)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南京第十六届国际梅花节现场)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今年梅花节上的文艺表演)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下山途中)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山前生意兴隆)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山上远眺明孝陵)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节上,金陵小吃一条街)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仙子和香无涯阁,侧逆光拍摄)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树上挂着的小布猴,引起了三个美女的兴趣)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如此拍摄——摄友想获得俯拍的效果,高高举起单撑架)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山南坡几年前的一场大雪)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山顶的博爱阁,屹立在大雪之中。“博爱阁"三个字选自孙中山先生的手迹;“第一梅山”为前南京军区政委杜平先生的字;博爱阁,于1993年、由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发起捐建。)

http:///i/si.php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一场春雪,促成香雪海)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春光里的博爱阁)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山东边的“香无涯”阁)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白瓣、黄蕊、红心)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 上图:我多想有一个风车啊,可惜袋里没有钱)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五彩的风车,童年的梦幻)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谷新园区)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扇形轩窗,春光泄露,就是缺少一张美眉的脸)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雪中红梅)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红梅风姿)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老枝新花)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一面红妆爱煞人)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白梅韵致)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粉梅淡妆)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山北坡,花如海、香如潮。)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山的孙权故事园,建于1994年,内有孙权雕像和孙权故事浮雕碑廊。)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艺术家的假日。作画之余,抽支烟歇会儿,再做最后的收笔。)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既是工作,又是享受,浪漫而多彩)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春光明媚,梅香四溢;虽在笼中,也很惬意。)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谷南大门侧影)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岁寒三友,尚缺一竿修竹)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梅花盛开,玉兰争春。)
[转载]六朝古都之——南京梅花山

(上图:夕阳下的梅花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