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市宁海分校历史组:宁海分校2015年1月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2

(2015-01-16 18:29:21)
标签:

大一统

秦朝

汉武帝

匈奴

作用

分类: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

南京市宁海分校历史组:宁海分校20151月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2 

作者:南京市宁海分校历史组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10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1、统一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定都咸阳

2、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主要措施

历史作用

影响

政治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其中,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

1)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2)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规定;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对我国以后文化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又极为重要的影响

思想

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军事

北击匈奴筑长城

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万里长城”。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开发南疆修灵渠

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秦长城

1、起止点: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万里长城”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1)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作用:秦的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①政治上:他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作用: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作用: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文化上:统一文字。作用:对我国以后文化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④军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2、消极作用: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没有能处理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①滥用民力,繁重的徭役负担。②秦朝赋税负担沉重;③制定严刑峻法;④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总体评价: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11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

2、人物:陈胜、吴广

3、地点:大泽乡

4、特点(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秦朝的暴政和灭亡

秦朝的暴政:①滥用民力,繁重的徭役负担。②秦朝赋税负担沉重;③制定严刑峻法;④焚书坑儒

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12

大一统的汉朝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文景之治

(1)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1、措施:1政治上:①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②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去半数的侯国。作用: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文化上:①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作用:是西汉王朝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2、总体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西汉王朝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的建立

(1)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13

两汉经济的发展

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内容: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14

匈奴的兴起及与

汉朝的和战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时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漠北战役)

2、结果: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

3、作用: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维护边疆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实现军事上的大一统。

 

昭君出塞

1、时间:公元前1世纪

2、人物:西汉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

3、作用:昭君出塞,使边境安定,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平友好是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15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

2、人物:汉武帝两派张骞出使西域

3、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

1、主要路线: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贸易、友谊、和平、文明之路

 

评价汉武帝

1、大一统的表现: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去半数的侯国。作用:解决王国问题,削除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作用: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使国家的统一、安定得到了巩固,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作用: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的联系。

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作用: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总体评价: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稳定和巩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6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

3、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九章算术》

1、时间:成书于东汉时期

2、内容:《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1、东汉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2、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17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

1、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之一为张陵。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和《史记》

1、时间:西汉汉武帝时,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出《史记》。

2、内容:它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3、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始皇陵兵马俑

1、地点:陕西西安临潼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2、地位:秦始皇兵马俑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8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1、时间:200

2、双方:袁绍军队和曹操军队

3、结果: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1、时间:208

2、双方: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

3、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

4、意义: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

曹丕

洛阳(河南洛阳)

汉(史称蜀)

221

刘备

成都(四川成都)

222

孙权

建业(江苏南京)

 

 

 

19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1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2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宋、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3)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江南的开发

1、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或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美誉,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2、原因: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优越自然条件;

②从东汉末年开始起,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统治者制定适当的政策,重视农业生产。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影响: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0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措施:1、迁都洛阳;2、汉化政策: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氏改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2、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改革的完成又加速和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1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祖冲之和圆周率

1、人物: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2、主要成就: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人物: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

2、书的地位: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和《水经注》

1、人物: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2、书的名称: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22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书法艺术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王羲之与《兰亭序》

1、人物: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兰亭序》

2、《兰亭序》的地位: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3王羲之的地位:他被后人尊为“书圣”。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人物:东晋画家顾恺之

2、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1、地点: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2、这些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它们是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