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雨欣:秦始皇的功与过
(2014-12-25 15:24:57)
标签:
秦始皇秦朝雨欣匈奴东方郡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万雨欣:秦始皇的功与过
作者:初一(5)班 万雨欣
理由如下:(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前无古人的功绩。(2)秦朝建立后,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再分县,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3)在经济发展方面,秦灭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做出了统一规定。(4)秦始皇在文化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行隶书。(5)边防上为防御匈奴的滋扰、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6)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为中原和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秦始皇修驰道,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并不是仅仅以个人的利益出发,他也从老百姓的利益考虑出发的,秦始皇是征用了民力,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修起了不少城墙,筑起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墙,这条城墙虽然耗费了秦朝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它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它维护了秦人民的安定团结,给秦朝人民带来了和平局面,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我认为这不是秦始皇的“过”,而是秦始皇的“功”。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有重大贡献,是杰出的君王外,史书上还记载着秦始皇的其他功绩。例如:还提到交通方面的成就,战国以来,各地车辆大小不一样,因此车道窄宽不一,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十分不方便,而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有利于全国各地车辆的往来。
另外,秦始皇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两条弛道,一条向东通到齐燕地区,另一条到达就是吴楚地区,另外还修建“直道”、“五尺道”、“新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网,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政令的通达,军队的调遣,这些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秦始皇派蒙恬打败匈奴后,设平原郡,在平定南方后,添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迁移50万人到五岭以南戍边和开垦荒地,推进汉人和越人杂处,同时还在西南地区开通道路,设置官吏加强统治,这些措施既加强秦朝的统治,又促进了西南经济、交通的发展,这些不可不谓是壮举也。
秦始皇巡游多次而且主要是在巡行东方郡县一带,东方郡县是统一后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不辞辛苦出巡,条件是艰苦的,他常常遭遇“逢大风”“水波恶”甚至“为盗所惊”等风险(这里“盗”即六国旧势力反抗),为什么会去那里,是视察东方郡县情况,安定那里的国土,日后可以对东方的方针起到参考作用,至于歌功颂德,许多学者已研究到,认为只是一种政治宣传罢了,其中包括一些政治主张,是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局面,为巩固政权,又能创立“三公九卿”制度,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平定南方和匈奴,设立郡县巩固边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虽有过错,但不可不谓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我再次表明我的观点──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