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盘点诗人学者经典名句背后的故事

标签:
诗人学者经典名句故事 |
分类: 生活雅趣资料 |
转帖:盘点诗人学者经典名句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bbs.css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122
编者按:本文小编将为您盘点10位诗人学者的经典名句后面的故事。
NO.1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号之来历:自云: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主要著作: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公集》。名篇有《醉翁亭记》等。
经典名句: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玉楼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瓮亭记》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蝶恋花》
趣闻逸事:
从前,有一个秀才,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才高九斗,学富六车。文如锦绣,诗如莲花。一日,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张地图,要对欧阳修进行文学访问。那真是,一脸得意,万种豪情。心想,定要访他个哑口无言,乖乖地亮出免战牌。 说话间,秀才来到河边,上船的时候,歪脑袋看见一棵枇杷树,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批杷,两朵大丫杈。” ——要说嘛,这秀才的前两句还是挺顺当的,可不知怎么,总是后劲不足,后面就憋不出来。 要说天下的事儿,就是一个巧。正巧欧阳修也来过河,随口说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秀才一听,拱手赞道:“想不到老兄也会吟诗,对得还不错,不失我的原意。这可是诗人兴会了。”
说话间,船老大已经开船了,批杷树渐行渐远,秀才见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灌水,诗兴又起,脱口念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
话说秀才两句出口,又没词儿了。欧阳修顺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秀才大喜:“嗬!看来老兄肚子里还真有点货,竟能懂得我的诗意。那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双手,一边跑一边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NO.2 李清照
号之来历:易安居士,李清照居青州时,因仰慕陶渊明,取其《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号,故人又称李易安,自题易安室。
主要著作:
《漱玉词》等
经典名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趣闻逸事:
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NO.3 晏殊
主要作品:
著有《珠玉词》。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
经典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代• 晏殊•蝶恋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寓意)
趣闻逸事: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里边就用上了这副联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NO.4 陆游
名号来历:
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足取于物,内观者足取于身”。
主要作品: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词》等。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经典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剑南诗稿•文章》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趣闻逸事:
在1144年陆游娶了唐琬,第二年,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被迫分手以后,陆游又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来到绍兴城外的沈园中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这场意外的重逢,激起了俩人心中的感情,但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在园子的围墙白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和了另一首《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死(史书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
陆游在死前一年(1208年,八十四岁),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NO.5 王安石
号之来历:王安石在金陵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今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内),造了一所住宅,将居室命名为半山园,自号半山。
经典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趣闻逸事: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
王安石做了京官后,他的太太买来一个女子,准备让他纳妾,王安石下班回家看到后问:你是干什么的?这女子赶紧回答:我是夫人买来服侍你的。王安石又问:你是谁家的女子?女子怆然道:我的老公本来是军队中的将领,因为押送粮船失事,把家中所有财产赔上还不够,所以只好无奈把我买了凑钱赔上。王安石听了心中一阵心酸,大生怜悯之心说:太太用多少钱把你买来的?女子说是九十万。王安石就派人把这女子的老公叫来,让他们夫妻团圆,又送了他们不少的钱,去自谋生计。
传说宋朝宰相王安石要建造一座高雅、别致的花园,请来一位手艺高超的木匠师傅设计。师傅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特点,对假山、鱼塘、亭台、楼阁等处的选址进行了精心安排和巧妙设计,将图纸送给王安石过目,王安石看后很满意,只是认为有一处需修改,当即在图纸空白处提笔写了一首诗:“依阑杆离别东君,瞬息间红日西沉。闪多娇情人不见,闷淹淹笑语无声。”这四句诗实际是个字谜,都说的是一个 “门”字,聪明的木匠师傅很快就猜出了王安石的诗谜,并将图纸做了相应的修改。
NO.6 屈原
号之来历: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主要作品: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经典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趣闻逸事
公元前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NO.7 范仲淹
主要作品:
有《范文正公集》
经典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秋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趣闻逸事:
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一块块,肚子饿了就取一块吃。还为这一块一块的方粥取了个美名叫“白云糕”。这种情况被他的一个家境较富的同学看到了,给范仲淹送来许多饭菜。可是,几天过去了,食物都放坏了,仍不见范仲淹尝一口。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巳习惯于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这同学看了又是惊叹又是佩服。后来就叫人照这方粥的样子用米粉做成方糕,送给范仲淹吃。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而那“白云糕”也在苏州常熟一带流传开来了。
NO.8 苏轼
名号来历:
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元丰四年(1081)苏轼在黄州的东坡开垦荒地并自号“东坡居士”。还有一说是 认为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是出于敬慕白居易的缘故,取自白居易“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一诗中。
主要作品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名篇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经典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冬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趣闻逸事: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亭上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NO.9 秦观
主要作品: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名篇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名号来历:
秦观祖居高邮市,高邮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高邮湖畔,以其家乡属淮海地区。便号淮海居士。陈师道《次韵答少章》诗有“秦郎淮海士”可证(少章即少游弟)。“邗沟”者,以高邮境内有连接长江淮河二水的古运河旧称邗沟。又号邗沟居士。
经典名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趣闻逸事:
传说秦少游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想考一考他的才情,便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又出一联让少游足对: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NO.10 元稹
主要作品:
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有《元氏长庆集》。
经典名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趣闻逸事:
《莺莺传》的主要情节来自他自己的经历。传说贞元十五年(799)冬,21岁的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然而贞元十九年在长安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后,与太子宾客韦夏卿之女韦丛(成之)结婚,蒲城女子遂被抛弃。他以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体验,写作了一些爱情诗。
传说元稹和达州之美食灯影牛肉有一个小故事。一天,元稹到一家酒肆小酌,兴致盎然。下酒菜中的一种“牛肉片”,色泽油润红亮,十分悦目,味道麻辣鲜香。吃进口里,酥脆化渣,回味无穷,使元稹赞叹不已。更使他惊奇的是,这牛肉片特薄,呈半透明状,用筷子挟起来,在灯光下,肉片上丝丝纹理会在墙壁上反映出清晰的影像来,他顿时想起当时在京城里盛行的“灯影戏”(现称皮影戏),当即称之为“灯影牛肉”。于是达州这种牛肉就以“灯影牛肉”之名传开,成为四川的一道名小吃。
NO.1 欧阳修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0408uzquufz700iy700.jpg
2014-11-17 17:30 上传
下载附件 (43.91
KB)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号之来历:自云: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主要著作: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公集》。名篇有《醉翁亭记》等。
经典名句: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玉楼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瓮亭记》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蝶恋花》
趣闻逸事:
从前,有一个秀才,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才高九斗,学富六车。文如锦绣,诗如莲花。一日,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张地图,要对欧阳修进行文学访问。那真是,一脸得意,万种豪情。心想,定要访他个哑口无言,乖乖地亮出免战牌。 说话间,秀才来到河边,上船的时候,歪脑袋看见一棵枇杷树,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批杷,两朵大丫杈。” ——要说嘛,这秀才的前两句还是挺顺当的,可不知怎么,总是后劲不足,后面就憋不出来。 要说天下的事儿,就是一个巧。正巧欧阳修也来过河,随口说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秀才一听,拱手赞道:“想不到老兄也会吟诗,对得还不错,不失我的原意。这可是诗人兴会了。”
说话间,船老大已经开船了,批杷树渐行渐远,秀才见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灌水,诗兴又起,脱口念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
话说秀才两句出口,又没词儿了。欧阳修顺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秀才大喜:“嗬!看来老兄肚子里还真有点货,竟能懂得我的诗意。那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双手,一边跑一边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NO.2 李清照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115bzroamxz2bwaxdzo.jpg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她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2014-11-17 17:31 上传
下载附件 (39.4
KB)号之来历:易安居士,李清照居青州时,因仰慕陶渊明,取其《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号,故人又称李易安,自题易安室。
主要著作:
《漱玉词》等
经典名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趣闻逸事:
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NO.3 晏殊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205hfyhh9b30yhlt0pa.png
晏殊:(991-1055),字同叔。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北宋 抚州
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 进贤)人,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2014-11-17 17:32 上传
下载附件 (144.41
KB)主要作品:
著有《珠玉词》。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
经典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代• 晏殊•蝶恋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寓意)
趣闻逸事: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里边就用上了这副联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NO.4 陆游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236araaazn6zntj685q.jpg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有卓越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2014-11-17 17:32 上传
下载附件 (25.15
KB)名号来历:
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足取于物,内观者足取于身”。
主要作品: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词》等。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经典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剑南诗稿•文章》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趣闻逸事:
在1144年陆游娶了唐琬,第二年,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被迫分手以后,陆游又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来到绍兴城外的沈园中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这场意外的重逢,激起了俩人心中的感情,但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在园子的围墙白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和了另一首《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死(史书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
陆游在死前一年(1208年,八十四岁),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NO.5 王安石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326j78k9tp9jtz2a9az.jpg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
东乡县 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2014-11-17 17:33 上传
下载附件 (38.35
KB)号之来历:王安石在金陵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今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内),造了一所住宅,将居室命名为半山园,自号半山。
经典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趣闻逸事: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
王安石做了京官后,他的太太买来一个女子,准备让他纳妾,王安石下班回家看到后问:你是干什么的?这女子赶紧回答:我是夫人买来服侍你的。王安石又问:你是谁家的女子?女子怆然道:我的老公本来是军队中的将领,因为押送粮船失事,把家中所有财产赔上还不够,所以只好无奈把我买了凑钱赔上。王安石听了心中一阵心酸,大生怜悯之心说:太太用多少钱把你买来的?女子说是九十万。王安石就派人把这女子的老公叫来,让他们夫妻团圆,又送了他们不少的钱,去自谋生计。
传说宋朝宰相王安石要建造一座高雅、别致的花园,请来一位手艺高超的木匠师傅设计。师傅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特点,对假山、鱼塘、亭台、楼阁等处的选址进行了精心安排和巧妙设计,将图纸送给王安石过目,王安石看后很满意,只是认为有一处需修改,当即在图纸空白处提笔写了一首诗:“依阑杆离别东君,瞬息间红日西沉。闪多娇情人不见,闷淹淹笑语无声。”这四句诗实际是个字谜,都说的是一个 “门”字,聪明的木匠师傅很快就猜出了王安石的诗谜,并将图纸做了相应的修改。
NO.6 屈原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3511vbrb9yomhy9jz7y.jpg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mi)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现湖北省秭归县境内),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2014-11-17 17:33 上传
下载附件 (65.63
KB)号之来历: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主要作品: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经典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趣闻逸事
公元前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NO.7 范仲淹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418xlooyykkx8fvck8y.jpg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彬州(陕西彬县),后迁居平江(江苏吴县)。2014-11-17 17:34 上传
下载附件 (32.08
KB)主要作品:
有《范文正公集》
经典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秋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趣闻逸事:
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一块块,肚子饿了就取一块吃。还为这一块一块的方粥取了个美名叫“白云糕”。这种情况被他的一个家境较富的同学看到了,给范仲淹送来许多饭菜。可是,几天过去了,食物都放坏了,仍不见范仲淹尝一口。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巳习惯于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这同学看了又是惊叹又是佩服。后来就叫人照这方粥的样子用米粉做成方糕,送给范仲淹吃。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而那“白云糕”也在苏州常熟一带流传开来了。
NO.8 苏轼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449hh55a7r87hi5rsh1.jpg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4-11-17 17:34 上传
下载附件 (37.58
KB)名号来历:
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元丰四年(1081)苏轼在黄州的东坡开垦荒地并自号“东坡居士”。还有一说是 认为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是出于敬慕白居易的缘故,取自白居易“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一诗中。
主要作品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名篇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经典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冬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趣闻逸事: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亭上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NO.9 秦观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541dixd0iee87wi2687.jpg
秦观:(1049~110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2014-11-17 17:35 上传
下载附件 (56.43
KB)主要作品: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名篇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名号来历:
秦观祖居高邮市,高邮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高邮湖畔,以其家乡属淮海地区。便号淮海居士。陈师道《次韵答少章》诗有“秦郎淮海士”可证(少章即少游弟)。“邗沟”者,以高邮境内有连接长江淮河二水的古运河旧称邗沟。又号邗沟居士。
经典名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趣闻逸事:
传说秦少游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想考一考他的才情,便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又出一联让少游足对: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NO.10 元稹
http://103.247.176.19:8080/forum/201411/17/173615e5mm42z6d26rgviz.jpg
元稹:(779一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属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元稹的创作,以诗的成就最大。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2014-11-17 17:36 上传
下载附件 (73.02
KB)主要作品:
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有《元氏长庆集》。
经典名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趣闻逸事:
《莺莺传》的主要情节来自他自己的经历。传说贞元十五年(799)冬,21岁的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然而贞元十九年在长安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后,与太子宾客韦夏卿之女韦丛(成之)结婚,蒲城女子遂被抛弃。他以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体验,写作了一些爱情诗。
传说元稹和达州之美食灯影牛肉有一个小故事。一天,元稹到一家酒肆小酌,兴致盎然。下酒菜中的一种“牛肉片”,色泽油润红亮,十分悦目,味道麻辣鲜香。吃进口里,酥脆化渣,回味无穷,使元稹赞叹不已。更使他惊奇的是,这牛肉片特薄,呈半透明状,用筷子挟起来,在灯光下,肉片上丝丝纹理会在墙壁上反映出清晰的影像来,他顿时想起当时在京城里盛行的“灯影戏”(现称皮影戏),当即称之为“灯影牛肉”。于是达州这种牛肉就以“灯影牛肉”之名传开,成为四川的一道名小吃。
前一篇:转帖:中国古代反贪奇闻
后一篇:陈慧妍:秦始皇功大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