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迷失在地图上的每道短暂光阴 |
我好像已经惯用驾驶的方式,在居所的这个城市周边随意行走,似乎每次在选择去往目的地的方式时,总觉唯有自驾才会更有一番意味。而究竟是什么在怂恿着我的这种认识,始终以来却未曾可以清楚地把握。每当操纵着驾驶盘时,我目视前方,所有的崎岖和兜转都指向一处要去的地方。偶尔会因为记忆的模糊或者路标的误导而迷途,但始终可以感到的,是能够把方向握在自己手中。难免,人都有不现实的隐约期待,需要在无思虑的消耗中消化才能作罢,驾驶固然自由放纵,也让人坚忍着独行。
其实怎么走,往往只是癖好作祟,驾驶抑或乘坐都还是一样的滚滚向前。所以在第二周的时候,我选泽了搭乘和谐号快车,我感觉这比开车要舒服和廉价很多:不需要更多的准备,得以想走就走,并且很大程度缓解了我对轨道交通长久持有的拥塞印象。依傍着玄武湖的南京站,早已今非昔比,忽然间很有大城市的卖相,并不仅仅再是六朝古都的一扇城门而已。此行目的,可以解释为换个地方吃饭睡觉,好像在KS总有不停歇的打搅,只好走为上。另一个解释是身边一些宁派大学生,每每在KS无偿得其口味所愿时,总以南京小食美味相佐,以正视听。时间长了,怀疑也成了引诱,难免为其所惑。
大洋百货的地位,在南京可能堪比商厦于KS,徐家汇于SH。恰巧和不巧的是正逢店庆大行折扣,市民蜂拥而至抢购,眼前一片极度忙乱的景象。Shopping未列计划,负一楼才是正道。在G和C的Talking里,那里有她们离开后依然相当口水的韩食:福德房。原来这里并没有榻榻米围餐,也没有包厢和大厅,只是像吧台一样面朝服务生,点单后看着她们做寿司。韩食是世上鲜有的即可秀色又可饱餐的料理,拌饭令人食前向往,食后神往,不食则极度冤枉。全过程安静、快速而又享受,徒留扫荡后留给店家狼藉的结局。
大路的景观与小巷的风光,是不是后者更有一些神秘感。关于美食,我不是行家里手,只是一个人家说赞,难得自己想到才去尝鲜的跟班,缺乏主见,而一旦粘手却也不舍轻易甩手。在太平北路的一条支路里,偶然发现一家叫俺村小馆的店铺,名号倍儿亲切,一定是特别相信群众的餐饮单位。由于不熟悉江鲜,只好凭自己想象,钦点一道平锅江鲶,一盘黄豆鸭拐,搭配青炒芦蒿,事实证明:贼经典。红烧的鲶鱼和鸭拐,量足味鲜,肥而不腻,噌噌的冒着热气,吃着浑身倍感撒意。出了小馆,穿过太平路,正是1912酒吧社区。年轻人和老外在此地聚会和哈皮,夜色与他们无关,音乐不嫌闹,啤酒不嫌多,High够就好,只是我已经吃不消这样的氛围了,还是喝点小茶就行了。
折回途中,忽闻来时路中未曾有过的热闹,一拐弯,原来是夜市已起。大排档,各式各样的小炒、烧烤和点心,吆喝声此起彼伏,宵夜时间已到。关于宵夜的最佳配置,没什么好说的,先来一锅酸菜鱼。据说南京夏日龙虾、冬日酸菜已成时尚进而演变为风俗,令人啧啧称奇。口味够重、食量够大,几乎是这里菜肴的基本特征,可见过了长江人就豪爽,食欲自然精进不少。次日上午的早饭,是久仰大名的鸭血粉丝汤,配之以小笼馒头,可谓血肉蒸蒸日上,过足了美食瘾。
往返南京的途中,刚巧用上全新的多普达D802手机,因为太过复杂,以至于连调换铃声都折腾了很长时间。不长的两日一晃而过,又到了玄武湖边的南京站。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湖边或言语或小憩,也有拍照留念等等。懒散又不需要思量,这样的日子不需要很多,可一旦缺失却足够遗憾。不能等待只能自己争取,虽然还是一样要回到实际的生活里,但这一笔而过的纯粹消受,有必要择日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