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至2012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2-09-12 08:10:41)
标签:

教育

 

曹雷

临沂市的中考命题长期以来比较固定,从2012年开始,由于市区教研室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调整,推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之间的衔接,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导致中考命题也出现了一些变化。2012年的中考既是对以往中考的回应和延续,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探索和展望,因而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这是对我们当前教学的新考验。因此,有必要对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尤其是2012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培养语文素养。

一、试卷结构

1、题型——保持整体稳定,细节有所调整

从2010年到2012年,临沂中考语文试题的题型整体保持不变,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作文五大部分。只有2012年增加了一些小题,如成语使用、判断病句、口语表达、句子仿写。

2、时间——三年一贯制

从2010年到2012年,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

3、总体难度——趋向简单,但发展趋势或有转折。

各大题型分值分布变化表

题型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积累

15

17

22

文言文阅读

13

13

14

记叙文阅读

24

23

17

说明文阅读

18

17

13

作文

50

50

50

 

从2010年到2012年,试题难度趋向简单。和2010年比,2012年的积累部分的分值增加46.6%;文言文阅读基本保持不变,但课外的内容取消了;记叙文阅读部分的分值减少29.2%,比较难的题型减少了了;说明文阅读部分的分值减少27.8%,文章理解难度有所降低,作文分值保持不变;此外,本次考试特意把卷面书写单列,为4分。这些变化有助于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增强近几年来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对增加语文教学的说服力也是个有力的帮助。过去一年市区教研会传达的信息和本次中考呈现的特点看,教研室广泛征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对中考进行了必要而稳妥的调整。教研室高初中衔接的意图一度引发了初中各学校教学的一些恐慌,毕竟高初中衔接意味着初中要增加诸如语法、文言虚词等原本被淡化的内容,这无疑会使多年来初中语文相对固定的教学结构受到一定的冲击,教学难度也会有一定增加,从教师到学生要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趋势在今后的中考中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应该引起初中广大教师的注意和重视。

 

二、知识点分布情况

1、考查的字音、字形知识点在六册课本中的分布

考查内容

字音

字形

2010年

2011年

2102年

2010年

2011年

2102年

七上

3

4

4

0

0

1

七下

5

3

2

4

2

1

八上

4

1

2

3

2

1

八下

2

4

5

5

7

6

九上

4

3

2

1

1

1

九下

0

1

1

1

2

1

课外

 

 

 

2

2

2

字音的考查基本分散在六册语文课本中,七上、八下比重略大;字形的考查情况类似,八下的比重较大,比较一致的是三年均考查了两三个来自课外的词语,2010年是“大爱无疆”和“同舟共济”,2011年是“焕然一新”和“美轮美奂”,2012年是“许诺”和“妙笔生花”。

2、考查的古诗文、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知识点在六册课本中的分布

考查内容

古诗文、名著阅读、文学常识

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九上

九下

其他

课外

2010年

 

 

1

1

1

 

1

1

2011年

2

 

2

1

2

 

1

 

2012年

2

 

 

2

 

2

 

1

古诗文、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的考查有所变化,2010年和2011年都只考了古诗文和名著填空,但没有考查文学常识,2012年考查了八年级下册的一个文学常识知识点——韩愈。2012年的试题的一个优点是没有出现以往两年中设计的没有明确指向,回答较难的古诗文填空(如2010年设计了 写出表达“信念、责任、崇高、坚毅、无私、博爱、和睦、克己、宽容”等内容的古诗文,2011年设计了写出蕴含哲理的古诗文,这样题目难度较大,在评判时也容易引发争议和混乱,毕竟改卷老师也不能准确判断诗句(尤其是课外)的准确性。同时,这种设计看似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实际操作中鼓励了老师和学生只背诵常见主题、题材的古诗文的做法,不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并不可取。

3、考查的文言文阅读的在六册课本中的分布和分值情况

 

考查内容

文言文阅读

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九上

九下

课外

2010年

 

 

8.5

 

 

 

4.5

2011年

 

 

6.5

 

 

 

6.5

2012年

 

 

 

10

 

 

4

文言文阅读部分,分值向课内倾斜,难度有所降低,三年的考查内容集中在八年级,这大概是为了防止老师和学生们通过猜题来投机取巧,打消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心理,避免初三复习不够全面。七年级的课文比较简单,不容易设计题目,九年级的内容是初三复习的重点,又是刚刚学完的,学生掌握情况一般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八年级无疑成为考查各学校语文教学长期效果的理想选择,有些老师中考结束后抱怨没有设计九年级的文言文的现象证实了这种设计的科学性。当然,这对语文老师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复习,精选习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题型变化趋势

1、积累部分考查内容的变化

年份

积累部分

2010年

写字

字音

字形

古诗文默写

名著阅读

 

 

 

 

2011年

写字

字音

字形

古诗文默写

名著阅读

 

 

 

 

2012年

卷面

字音

字形

古诗文默写

文学常识

成语使用

病句

口语表达

例句仿写

2012年中考试题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积累部分题型的增加。这些变化,在之前各年级的期中、期末检测中就已经出现了,所以大家并不是很意外,而且由于近几年来初次在我市中考中亮相,所以难度都算太大,可以说,这次题型变化的过渡比较平缓,是以稳步推进的方式进行的,但传递的信号是明确的,这需要广大师生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2、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内容变化

年份

文言文部分

2010年

实词用法

翻译句子

概括文段内容

理解作者感情

 

 

 

2011年

实词用法

翻译句子

 

理解作者感情

筛选有效信息

分析写法特点

 

2012年

实词用法

翻译句子

 

赏析古诗

筛选有效信息

 

虚词用法

文言文阅读考查在近三年中题型保持了稳定,略有变化。变化的部分从2010年的概括文段内容,到2011年的分析写特点,到2012年的赏析古诗和虚词用法,更趋向考查的全面性和基础性,这和初中学段基础性的特点和教研室的改革意图是相一致的。

3、记叙文阅读部分考查内容变化

年份

记叙文阅读部分

2010年

概括文章内容

理解作者感情

理解句子含义

品味语言

归纳句子作用

理解文段感情

 

 

2011年

 

理解作者感情

理解句子含义

品味语言

理解词语含义

 

归纳内容要点

谈感悟

2012年

概括文章内容

理解作者感情

 

 

分析题目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4、说明文阅读部分考查内容变化

年份

说明文阅读部分

2010年

概括文章内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筛选有效信息

拟对联

2011年

概括文章内容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筛选有效信息

谈看法

2012年

概括文章内容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筛选有效信息

 

2012年的说明文阅读考查是题型减少了,去掉了较难回答的解释说明顺序的题目和容易使用套话和空话来回答的开放性题目。其中前一种题型得分率普遍较低,原因是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初中生语文能力结构中较弱的一个方面,而后一种常常被认为平时训练比较宽容,中考考查比较严格的“矛盾题目”。平时“言之成理即可”,中考中却常常要有固定的词语或意思才能得分,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反映出我们还没有真正立足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只是在形式上有这种意图,如果还需要继续考查,必须做更深入的探索工作,否则就是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嫌疑了。

五、对初三复习的启发

1、端正复习态度,不搞投机取巧。

历年来,每到初三,有些老师热衷于猜题、押题。应该说,如果恰巧猜中了,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但多数情况是猜错了,不仅影响教学成绩的稳定,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的,容易造成学生上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我们的分析也可以看出,近三年的中考命题并没有明显地倾斜到那一册知识点,虽然在这道题上似乎是某一册课本知识点多一些,但换一道题就是另外一个样子。语文课本的知识点数量庞大,出题人的选择余地是很大的,加上出题人为了防止猜题,总是千方百计回避平时的所谓重点内容,如果老师自恃对教材和出题人意图把握较准确,很容易出现问题。要扎实做好日常工作,全面复习,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2、找准方向,稳扎稳打。

从整体情况看,我市中考语文试题的考查内容、题型相对稳定,考查的难度也在适度降低,中低档题目为主,试题结构趋向合理,这对组织复习是有利的,但要确中低档题目不失分却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种题型我们已经讲过了,练过了,殊不知学生掌握得并不是很好。特别是每到初三,各种复习资料满天飞,如果不细细研究中考试题,盲目追求数量,搞题海战术,效果未必就好。初三复习,不能盲目求快求全,该舍弃的就舍弃,该加强的加强,一切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中考要求为指针。有必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发现学生复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复习重点,而不是一味按照预定的计划推进,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切合学生需要,让复习更有效果。

3、针对变化,适当调整。

2012年的中考题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其实也不能算新,只是对以往中考的回归,但要求有所降低。对这些新题型的训练,肯定是要加强的,但不宜过分下功夫。毕竟刚刚开始改动,难度并不是很大,像辨析病句、虚词用法,掌握常见的几种即可。当然,距离中考的时间还有一年,很可能中考命题还会有新变化,这需要平时通过参加教研会及时了解考试动态,但总的来看,不用过于恐慌,以免自乱阵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