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二轮复习默写专题市级公开课评课
(2018-03-19 20:52:59)分类: 说课、评课稿 |
2018高三二轮复习默写专题市级公开课评课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Ⅱ和大纲卷的默写题都采用了情境式默写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其中,“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这里就设置了“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情境。在今后的高考中,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是大势所趋,这种注重课文理解、开放式的默写题近几年已成为考查热点。
文科三个班,1月份市质检默写的平均分是1.9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到,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
从高三复习实际来看,对于名篇名句默写,考生出现的失误无非就是“选不准句”“写不对字”。针对这一情况,本课从“巧借4方法——让你选准句”和“掌握8策略——让你写对字”两大方面给予点拨,以期望名篇名句默写这一“保分题”得满分。
这堂课入口小,目标定位明确,是一节朴实无华的复习课,在市质检到省质检这三周的短时间内,我们的复习精力集中在补短板上,相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平均分在4分和6.1分)诗歌鉴赏4.5分,相对于这两块难啃的硬骨头,在古诗文默写上下功夫,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因为,64篇文章,大部分同学都能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针对性梳理和指导,是很必需的。但是我们学生的大部分弱点在“写不对字”,集中在只知音,不知其形。不知其形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知其义。张老师的课重点在于区分“同音异义字”“ 同音异形字”“ 形近异义字”,让学生在梳理自己的背诵材料时,回到课本,从古诗文的意义理解上入手,重点在于“盲点”和易错点上下功夫,做到有的放矢。
一部分学生和我说,默写题答得好坏影响全局,因为很多同学有个习惯,一拿到试卷先看默写,有想不起来的,就影响论述类3道选择题的作答,然后影响语文全科,进而影响下一场考试。他们自己也说进行默写强化是必要的。对于本专题的复习,回归课本是不二的选择,张老师这节课就是默写专题二轮精复习的起始。我自己上一周开始,也在让学生拿出计划,三周内把64篇古诗文梳理一遍,重新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把自己的薄弱点筛选出来,进行逐篇突破,配上相关练习实践检验。一为省检准备,二为三轮精复习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