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九点建议

标签:
教育气功养生操学业负担本族语马克思 |
分类: 本人见解 |
此文已参加首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新浪官网报名网址:http://blog.sina.com.cn/lm/z/cast/index.html
离教育部《规划纲要》意见征集结束还有三天时间。我浏览了在教育部网站上的有关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的大部分留言,结合自己的观点,就该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普及养生保健知识,最好能在小学开设养生保健课。养生保健课的内容包括科学的饮食、起居、用脑方法及气功养生操等。通过普及养生保健知识,从小培训学生科学的饮食、起居、用脑方法。必须从小养成科学的饮食、起居、用脑习惯,因为从小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必将使其受益终身。17世纪,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提出:“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训,而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饮食方面,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孩子有旺盛的食欲,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机体获得充分的食物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再比如用脑方法,学生学习效率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懂科学的用脑。至于气功养生操,我认为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至少要比现在的广播操要好,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2、进一步完善免费的教育资源网站及远程教育,为教育平等提供条件。网络远程教育是以平等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它把网络应用到远程教育中,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与以往的教育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通过网络服务机构可以获取各种类型的资源。网络取消了性别、阶级、社会地位、国籍等方面的差别,能够更好地、更平等地给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我们还可以通过免费的教育资源网站,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时推广优秀的教育方法和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减少学生回家后的作业量。假期严厉禁止中小学校统购配发各种练习册、暑、寒假作业以及各类参考书(不反对班主任向教科书吃不饱的少数优生推介购买以扩展这部份人的知识水平),这些资料偏深、偏难,不具備大众化特点,既苦了学生、又严重伤了她们的自尊心,加重了她们精神和精力负担,同时也苦了家长。英国的小学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没有家庭作业没有考试的,除了上课以外,他们其余的时间安排就是一个字“玩”。但是英国出了多少优秀的人才呀!牛顿,达尔文,霍金,瓦特,法拉第,道尔顿等。
4、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回去后就不需再去老师那里补习了。然而,现实中这样的老师是稀世珍宝,少之又少。大部分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索然无味。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不是听不懂,就是听不进去,当然效果不好了。老师应该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后就不会再觉得学业是负担了。
5、修订教材,降低教材难度,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小升初考试中奥数内容太多,家长不得不给小孩报不喜欢学的奥数班。我记得我上小学前数数只能数到10以内,小学数学曾经考过不及格。后来对数学发生浓厚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得益于二本书,一本是《趣味数学》,另一本是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另一个原因得益于父亲对我数学应用题的耐心指导。上初中后,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原因除了对数学有兴趣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小就喜欢和比我年龄大的人下军棋、下象棋,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力。我认为小学四五年级是培训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可在数学中加入趣味的逻辑推理题;老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要讲清推理过程。至于语文,完全可以把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编入语文课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改写故事、自己编故事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降低英语课的地位,初中以下只教学英语单词即可。目前,小学三年级以上就开设了英语课,甚至个别幼儿园就开设了英语课。作为重点课程,在排课和自习安排时间上都重点倾斜。考试时把英语、汉语(语文)和数学放在最重要位置来考(每科150分),但是系统学习10年甚至14年以上后,结果还是绝大多数人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读和写英语,更无法用英语交流。这是我们英语教学的失败。马克思能够精通几十门外语,在谈到外语学习的经验时,马克思在一本书里写道:“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什么都译成本族语。如果这样做,就说明你并没有掌握外语。”从中可以看出学习外语同本族语是有冲突的,要学好外语还得经常用外语来思考问题。初中以下,学生处于中文语法的形成期,应排除英文语法对其的干扰。考虑到这一时期的学生善长机械记忆,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主张初中以下,在学好26个字母及音标后,只教学英语单词不教学英语句子。该观点我在“对英语教育模式改革的大胆思考”一文中专门作了论述(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3acdc0100cfa8.html)。
8、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我认为获得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过去有句老话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现实情况是学非所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我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边学边用学得更快、记得也更牢,因为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更具体、更生动、更有动力。从思维能力的培养看,一方面利用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系统性、逻辑性,培养学生有序的科学思维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围绕所学知识开展的游戏、研讨、交流、参加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思维的发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全面发展。从实践的角度看,学生在把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参与研讨、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改革考试内容,要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考核。考试内容决定学生负担的重与轻,试卷可以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占70%,二是能力测试,占30%.基础试题可以是以选择方式为主,内容只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讲,学生认真听,就可以撑握的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就不用课后上各种补习班了。作业量也小了。能力题不要一定有标准答案,只要能体现能力就行,这个能力是从平时课后大量阅读,各种实践中培养的,死读书和读死书是不能答好能力题的,能力题可以是出10道,选择答5道,因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题要面大,便于学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