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001yatd2zy6N44eKCGa3e&690
元曲欣赏:渔、樵、耕、牧
赵显宏:
元代散曲作家。号学村。约1320年前后在世,与孙周卿同时。生平、里籍均无考。长于散曲,作品中有自写其行迹者,如《行乐》云:“十年将黄卷习,半世把红妆赡。”《叹世》云:“功名不恋我,因此上落落魄魄。”《闲居》云:“林泉疏散无拘系,茶药琴棋。”可见其为一终身布素之文人。散曲风格清新朴实,语言通俗流畅。
赵显宏所作小令〔中吕·满庭芳〕《渔、樵、耕、牧》四首,描写了田园渔樵生活的恬静优美,抒发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风格清新朴实,语言通俗流畅。
http://s10/mw690/001yatd2ty6N3QVGbLb99&690
满庭芳·渔
【原文】
江天晚霞,舟横野渡①,网晒汀沙②。
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
新糯酒香橙藕芽③,锦鳞鱼紫蟹红虾。
杯盘罢,争些醉煞④,和月宿芦花⑤。
【注释】
满庭芳原作共四首,分写渔、樵、耕、牧,此乃第一首
①舟横野渡:把船停放在野外河边的渡口上。
②汀沙:水边的沙滩。
③香橙:即广柑。
④争些醉煞:险些饮酒大醉。争些:险些。
⑤和月宿芦花:伴着月光歇宿于芦花荡中。
【简析】
这首曲子写渔家欢乐,劳动之余,将船横于渡口,把网晒在河滩,一家人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作者对此种生活心向往之,显示出自己的人生态度。
http://s8/mw690/001yatd2ty6N3QXywZNd7&690
满庭芳·樵
【原文】
腰间斧柯,观棋曾朽①,修月曾磨②。
不将连理③枝梢锉,无缺钢多。
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
还参破,名缰利锁④,云外放怀歌。
【注释】
满庭芳原作共四首,分写渔、樵、耕、牧,此乃第二首。
①“观棋”句:南朝梁任防《述异记》,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樵,见二童子弈棋。待到局终,他才发现腰间的斧柯(斧柄)已经朽烂。
②“修月”句: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称月亮为七宝所合成,为使月面平滑,天帝暗暗安排了八万二千户的工户为之修磨。
③连理:花木异株而枝干通连。
④名缰利锁:喻受名利的牵绊、禁囿。
【译文】
这樵夫腰间的斧子不同寻常,斧柄曾因观看仙人下棋而朽坏,斧面则为修月的需要磨得铮亮。他从不去破坏连理的树木,利钢的锋刃自不会损伤。猿猴攀立的枝条再险,野鹤筑巢的大树再高,他都施展身手,从不轻放。那崎岖的石涧,那泞滑的泥坡,他已司空见惯,站立得稳稳当当。他看破了浮名虚利,不受欲念的影响。白云外畅怀高歌,坦坦荡荡。
【鉴赏】
起首五句,从樵夫随身不离的工具——斧子入手,先是运用了两则古代的典故。一则是观看仙人下棋,以致烂了斧柄;一则是飞上天空,修磨七宝月轮:都是充满神奇夸张色彩的传说。可见作者是借物而寓现意境,暗衬出樵夫的不同凡俗:他饱阅世事,所谓“五百年来棋一局,闲看数着烂樵柯”(徐渭《题王质烂柯图》);身手不凡,所谓“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苏轼《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咏“樵”而点涉“棋”、“月”,也说明这位樵夫具有雅士的素质。接着的两句,“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是巧妙的双关。表面上它仍是写斧,不去砍伐连理枝梢,故不至于锋刃卷缺。但其实质的含意,读者一目了然:连理枝是人间爱情和美好事物的象征,樵夫对它们爱惜有加,足见他是以仁德和正义为己身追求的有心人。这两句更明显地闪动着人物的身影,为下文对樵夫的直接描写,作了不露痕迹的过渡。
六、七两句对仗,形象而深刻地绘述了樵夫的日常活动。猿猴出没于深山悬崖,“猿枝”极言樵伐之险;野鹤在大树的枝梢上筑巢栖居,“鹤窠”极言山木之高。而樵夫涉险攀高,视同等闲,“不饶过”见出了他的勇敢坚决。山中涧谷乱石崎岖,坡坂泞滑难以驻足,而无论是“石涧”还是“泥坡”,樵夫都如履平地。“惯立尽”三字,体现出他知难而进的无畏气概。
如果说以上的七句已将樵夫的樵薪生活与正直刚强的品格作了充分的表述,那么结尾的三句,无疑是作者歌赞和审美的最强音。作者赞美樵夫,不仅是因为他是生活的强者,更是出于他在精神上的超越。“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就活脱脱地表现出了一位蔑视名利、傲睨尘俗的高士形象。“云外”二字意兼虚实,既表樵夫的实际处所,又表出他的脱俗风神。元曲中常有对“不识字烟波钓叟”(白朴《沉醉东风·渔父词》)的赞美向慕,本篇这位“放怀歌云外樵夫”,是足以与之比并的。
http://s14/mw690/001yatd2ty6N3R12Cxn4d&690
满庭芳·耕
【原文】
耕田看书,一川禾黍,四壁桑榆。
庄家也有欢娱处,莫说其余。
赛社①处王留②宰猪,劝农③回牛表④牵驴。
还家去,蓬窗睡足,一品待何如?
【注释】
满庭芳原作共四首,分写渔、樵、耕、牧,此乃第三首。
①赛社:我国古代的遗俗之一,源于周代十二月的蜡祭。人们在农事结束后,陈列酒食祭祀田神,并相互饮酒作乐,称为“赛社”。
②王留:泛指的人物名称,象“张三”、“李四”一样,一般属于插科打诨角色。
③劝农:勉励人们依据季节,重视及时耕作。劝农,这是汉代之来地方官员的职责,即劝农使。
④牛表: 元曲中称农村少年子弟。
【意译】
我一边种田一边看书,有一片田地,可种稻谷可种苞米等杂粮,四面还有桑榆。庄稼人也有欢娱快乐的地方,别的那就不要说了。每年农事结束后,农夫聚在一起,迎神赛会让王留宰猪。参加劝勉农耕回来的,看牛表牵驴。等到这些可以尽兴的活动结束后回到家里,倒在蓬蒿编成的窗户下,呼呼地睡去,心里舒舒坦坦。这样的日子,就是做一品大官,也比不上。
【分析】
此曲写耕读生活,淡泊随意,舒心自在,重点在农耕乐趣。有田可耕,有桑榆可采,无温饱之虑,无俗事干扰,闲暇时还有欢娱去处。最感快乐的是:收割后迎神赛社尽兴饮酒,参与劝勉农耕活动,然后回家在蓬窗下呼呼大睡,不管东南西北。最后说“一品待如何?”何等自豪。曲中也讲读书,但这种读书也像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样,其意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自娱。一片冰心,高洁情怀,溢于言表。处世淡泊自然,写曲用词遣意也很淡泊自然,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
http://s1/mw690/001yatd2ty6N3R4xmdq70&690
满庭芳·牧
原文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⑵。
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
青蒻笠西风渡口⑶。绿蓑衣暮雨沧州⑷。
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⑸。
注释
⑴满庭芳:原作共四首,分写渔、樵、耕、牧,此乃第四首。
⑵平芜:平坦的草原。芜,丛生的草。
⑶青蒻:嫩绿的的蒲划。笠:斗笠。
⑷沧州:碧绿的江水之滨。代指隐居之地。
⑸楚: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此泛指江南 。
简析
从总体上看,诗人毕竟不是农人,虽然斗笠蓑衣,耕种放牧,怡情山水,乐以忘忧。但“吹破楚天秋”的长笛声中,仍然包含着对社会现实的许多感慨。全曲形象生动逼真,景物淡雅秀美,风格飘逸清秀,韵致天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