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地理风光,聆听地理故事(100)
(2022-12-05 14:04:00)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欣赏地理风光,聆听地理故事(100)
——京杭大运河为何不能全线通航?
大家知道,中国大运河是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于2014年成功申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31个河段,65处遗产点。隋唐大运河,在历史上几经兴废,最终在北宋末年完全堰塞和废弃。浙东大运河,也称杭甬大运河,随着近代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唯有京杭大运河仍在通航。但请注意,不是全线通航,而是部分通航。目前通航的为江苏段、浙江段、济宁以南段,还有今年6月刚刚实现通航的京冀段。那么问题来了,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为何古代能做到全线通航,而现在却不能呢?首先来看一下古代是怎样通航的:大家都知道,长江与运河,一个东西流向,一个南北流向,设计者在十字交汇处开挖两处弯道,再根据水位的不同设置船闸,以保证运河的畅通。穿黄(河)也是一样,除了使用弯道、船闸外,还修建了一座拦沙坝,一座拦水坝。拦沙坝是防止泥沙进入运河,拦水坝是防止黄河汛期时水冲进运河。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古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何今人就不能呢?要知道历史上的黄河,经过多次泛滥、改道,下游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了悬河,有的河段河床底高已经达到了40多米。再加上运河淤塞严重,久不疏浚,全线通航谈何容易?虽然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今年4月已实施了全线通水,但要实现全线通航仍是遥遥无期。现在的问题是穿江容易,穿黄(河)难,有专家提出向下开挖隧洞,即“黄河在上,运河在下”;也有专家提出“架槽升船”,使运河从黄河上部通过,但工程浩大,技术复杂,尚未得到国家认可。敝人觉得,是否全线通航,国家对经济意义的考量才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