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地理风光,聆听地理故事(68)
(2022-08-04 14:58:26)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欣赏地理风光,聆听地理故事(68)
大家都知道,藏族几乎顿顿以青稞为食,由青稞炒制研磨而成的糌粑成了他们的传统饮食。然而今天再去观察藏族餐桌时,就会发现青稞正在从三餐主食退居为早餐食物,而小麦则逐渐占据了正餐主食的位置。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解放前夕,那时候西藏主要作物就是青稞,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很难种植小麦。所以能够吃上小麦,即使对西藏贵族们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70年代初,国家派遣技术人员到西藏帮助“大规模推广小麦种植”。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非但不愿意吃,还竭力抵制。为了尊重藏族的饮食习惯,不得不压缩小麦种植。那么问题来了,过去想吃小麦吃不到,现在有了小麦又不愿意吃,这是为何呢?调查发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第一,由于海拔较高,西藏小麦没有像内地小麦那样有粘合度、面筋度。做出来的面条一煮就成了面疙瘩,口感更是无从谈起,只有加入鸡蛋、酥油、白糖等配料才能做得好吃。这也是为什么在旧西藏,吃面条、包子对贵族们来说都是奢侈品的根本原因。第二,即使有条件改善小麦的品质,但烹饪仍然是个大问题。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大部分藏族都用牛粪做燃料,火力小,做出来的面食仍是半生不熟的。进入90年代后,随着藏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使用煤气、液化气,农村使用了沼气、高压锅等,过去抱怨吃小麦的藏族同袍,也开始喜欢用小麦烹饪各种各样的面食了。从过去向往吃小麦,到抵制吃小麦,再到喜欢吃小麦,并成了餐桌上的主食,它足以说明,现代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得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更加趋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