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地理风光,聆听地理故事(39)
(2022-06-26 14:00:07)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欣赏地理风光,聆听地理故事(39)
“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是汉族的民系之一。生活在福建、广东、江西、台湾等17个省市区,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大约有1.2亿人。对于客家文化,清代诗人黄遵宪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荜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那么客从何来呢?原来客家人自称为“客”,客家人四海为“家”。客家人之所以属于汉族民系,是因为他们的根都在中原。那么为何又要南迁呢?原因一是战乱不断,二是自然灾害,三是政府推动。据史学家研究,除近代“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填四川”外,历史上汉民族南迁规模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客家南迁”是东晋至隋唐,持续约500年,核心事件是永嘉之乱。西晋建立16年后发生“八王之乱”,永嘉年间,趁中原政权衰弱之际,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大举进犯中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原百姓为逃生分三路南迁至湖北、江西、广西和江浙一带。第二次“客家南迁”是唐末到北宋末年,约300年,核心事件是避黄巢之乱。黄巢起义10年间,农民军席卷全国12个行省。由于赣南和闽粤未受到波及,因此在赣北、赣中的汉人就进入赣南和闽粤边区。第三次“客家南迁”是南宋至元明时期,约500年,核心事件是金人入侵。由于金人入侵,加上宋室南迁,使得更多客家先民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地区。目前国内客家人最多的依次是广东2100万,江西1250万,福建500万,广西460万,台湾460万。国外以亚洲最多,共有3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