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涵江话萝苜田

标签:
旅游文化 |
民间有福建四大古镇之说,基本是以经济发达来说,而不是现在的以历史、文化和古建来说。关于福建四大古镇,除了莆田的涵江,龙海的石码之外,其他的古镇有安海或石狮或者长乐金峰等之说,不过即使再变化,涵江作为兴化千年古镇一直是福建四大古镇之首。特别是在商贸和海运繁荣的时代,这里有着小上海的美名,再加上著名的侨乡,涵江在解放前一直是福建经济重要的一个小镇。闽南的一些小镇比较常去,涵江作为古镇不知道在今天还能留下什么,直到有一天看到网上在说起涵江的“三坊七巷”,看到图片里邻水的老屋,便生起一点兴趣,找个周末去涵江探秘。
http://s1/mw690/001y9N84zy7o0p9KsRq60&690
http://s1/mw690/001y9N84zy7o0pae0ogf0&690
http://s15/mw690/001y9N84zy7o0pa1BjEce&690
厦门到涵江的动车虽然不如到莆田的方便,但是一天还是不少班次。涵江动车站坐212路公交到国欢寺下车,国欢寺也是莆田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只是建筑都是新的,就是一个拜拜的场所。在国欢寺公交站换213路公交继续到终点站延宁小区,这里属于涵西街道,涵江的“三坊七巷”就在这里。它是由涵西街道的延宁、楼下、青年、保尾和涵东街道的徐霞五个居委会连成的一个街落群,那些老房子都掩藏在路边新建筑的后面,涵江志把这里称做萝苜田。
涵江两个字都有水,证明这里和水的渊源密切。在涵西街道有一条滨海路,今天在这里看不到大海,身边只是一条默默流淌的溪河--木兰溪,古代时候这里可以直达大海。涵江地区历史上河汊纵横,多可以直通大海,在以前航运占很重要的时代,涵江这种得天得厚的地理自然成为一个商业良港。在滨海路有一个宋代老桥,护栏是文革时期重做的,所以当地人也称之新桥。走过新桥,是一个集奎古村,这里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官道,两边的建筑有店铺和庙堂宗祠,另外一端也是一座宋桥万寿桥。
http://s1/mw690/001y9N84zy7o0pmRO6ce0&690
http://s9/mw690/001y9N84zy7o0pmWQpG78&690
http://s3/mw690/001y9N84zy7o0pmZW8y52&690
http://s15/mw690/001y9N84zy7o0pnQyDAce&690
寻找涵江老街,只要去寻找2栋最有历史的建筑,那老街的风景就在路上。第一座是”东方廿五坎”,这是吸引我去涵江的建筑。它是一个上下二层L型的骑楼建筑群,二十五坎是有25片,片片相连。骑楼边临水,传闻以前这片水域可以通到外面的大河直通大海。东方廿五坎的房主据介绍是陈镜鸿,他和自家兄弟靠经营豆饼洋油起家,成为涵江首富,并在萝苜田盖了这片集商贸栈房货仓一体的建筑。时光变迁,东方廿五坎在抗战时候被日本人炸毁了一些,前几年又因为火灾烧毁了一些,目前只余十几坎了,而原来门口可以直通大海的河道也变成了一个臭水沟了。走在东方廿五坎骑楼下,有几户还有人居住,孩子们在骑楼下自娱自乐,大人在骑楼下喝茶聊天,有几间紧闭的房屋门口放着一些废弃的机器,在以前这里也曾经是一家小作坊。
http://s7/mw690/001y9N84zy7o0pwux8266&690
http://s13/mw690/001y9N84zy7o0pD6faAec&690
http://s6/mw690/001y9N84zy7o0pwwGeV25&690
http://s11/mw690/001y9N84zy7o0pFZ1IS6a&690
顺茂隆是涵江老城另外一处比较有名的建筑,是仙游的何家三兄弟盖的,何家经营的是纱布批发,顺茂隆是临河的一个凹形建筑,凸出的两边是西式2层洋楼,中间的是闽南红砖大厝,前面有一个大砖埕,去的时候大厝房门紧闭,看不到里面的装饰,不过大厝外墙贴着精美的花格瓷砖,经过快100年历史的冲刷还保留着完好的色泽,实在让人感叹以前的建筑材料的精致。顺茂隆也有叫双茂隆的,询问这个房子记得和人家问贴有很多瓷砖的大厝,一般在涵江四、五十岁的人都会知晓。
http://s12/mw690/001y9N84zy7o0pKj9yzab&690
http://s9/mw690/001y9N84zy7o0pLws6Ad8&690
http://s7/mw690/001y9N84zy7o0pPHMd8a6&690
http://s5/mw690/001y9N84zy7o0pQGRdqe4&690
最近看到莆田有意重整萝苜田,把它搞成可以作为旅游的景点,其实我觉得作为旅游这里还是弱了点,不过作为涵江的历史文化进行整治还是可行的,不过前提还是把那片河流整治干净,要作为东方威尼斯的噱头环境还是最关键的,起码河道要畅通,河水要流动。保护一种文化并不一定要和旅游价值挂钩,特别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是它生命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