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
(2011-07-18 01:28:25)
标签:
杂谈 |
还是不可以稍稍松口气。
周五陪Ying去广州、深圳,作客南都公众论坛,听Ying向大陆听众介绍港大与汕大办学经验,有幸借机结识了南都广州、深圳两地多位前辈。
微博是个好东西,我没有名片,既不能用从前的,也不想像其他同学那样以区区硕士身份印出几张卡到处分发,于是微博就成了我的名片:见面,问好,问微博,互粉。
第一天晚饭,见到了传说中的“标哥”——《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作者宋志标先生。种种缘由,“标哥”换了部门,相信他仍会做得好。有时候,仅仅表示一句“致敬”已是莫大的荣幸。
第二天是接连的惊喜,一早陪Ying与评论部赫赫有名的何雪峰先生早茶,聊到正在创刊的《中国财富》,看着这位媒体人满怀激情的介绍,真为中国高兴。还有这么一群人,愿意为公益、慈善做些事。郭美美及其男人们,该汗颜。
下午,陪Ying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自己还以“过来人”身份聊了些大学教育的内容。接过名片,采访记者竟然是黄广明,一下子想起那篇《爱广州的六十个理由》。个性,痛快!被问及姓名,我一笑答道,我们在微博上还是互粉呢。
晚上再次见到了那个人,幸得与诸前辈一同为他饯行。是夜深圳风雨大作,想起他的话,“没有熬不过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黎明”。一个忙碌的周末终于结束,疲惫地回到住处赶稿。子夜时分,想起他的另一句话,“生活永远在别处,鲜花永远在前方,我们永远在路上”。
写到这里,激动和着止不住的困倦袭来,有些沮丧,一篇要交掉的文章还是没有完成。人生是否有“命定”这一说,真没人能确定,我时常怀疑自己的路,是不是从最初就错掉了方向。当他们或步入商界或嫁入豪门,这样一个固执保守愚钝幼稚的我,是多么地不合时宜。
可是,已经在一条单行线上拔开了脚步,不能回头。我只有无惧地走下去,哪怕明知更多的迷茫,更大的孤单,更灰的天,更清淡的茶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