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路规划下的纳雍

(2010-09-04 13:20: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沪昆客运专线

铁路规划下的纳雍,将会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条铁路规划触动86万人的兴奋点

周春荣  本报记者  周泓洁

  2月2日,北京西城区大方饭店2楼西区第4会议室,国家铁道部有关领导、专家一举拍板了“织金—纳雍—水城”铁路新建项目,《贵州日报》次日头版报道了纳雍人心目中的这一重大事件,纳雍电视台当天则以口播形式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随后,人们争相传递着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北京传来春讯

  2月2日,立春前两天的首都北京。
  乍暖还寒的季节,冷风吹在脸上,像刀割,“老北京”们几乎都戴上了“雷锋帽”、套上了口罩和手套,可有一行人的行头却是一律南方“元素”。
  这一拨人来自纳雍,分别是:纳雍县委书记宫晓农、县长郭华、副县长王道森、县委办主任韩咏梅、铁路办主任郭华、交通局党组书记高勇强。
  此次赴京,他们肩负着86万人民的重托——争取“织金—纳雍—水城”铁路新建项目通过预可研审查。
  冲着这一项目赴京的,还成都中铁二院、贵州省国土厅、省发改委以及毕节地区、六盘水市、织金县的有关领导和专家。
  他们从寒气逼人的北蜂窝路大街步入大方饭店的旋转门后,一种暖暖的感觉让他们精神为之一振!这种感觉来自大厅里的暖气,但更多的是来自国家铁道部摆放在大厅中央的那一排排会议通知。
  通知明确告知,“织金—纳雍—水城”铁路新建项目预可研审查会2日下午2时在饭店二楼西区第4会议室举行。
  纳雍能否跨过铁路立项这道坎,这次审查至关重要,因此,铁路办主任郭华一早就“混”进了铜仁至怀化铁路项目审查会的会场,他打算通过“卧底”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而其他人员则按部就班地忙乎着各自的事情,做到有备无患。
  下午2时,审查会议室灯火通明。通过幻灯片形式,负责设计预可研方案的成都中铁二院有关工作人员汇报了“织金—纳雍—水城”铁路新建项目的各种设计参数、理念,集中阐明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后,针对一些重大实质性问题,铁道部有关领导、专家与设计方展开了商榷对话。
  5:30许,铁道部计划司长期处副处长向泽伟宣布,原则同意中铁二院所作的预可研报告。这一声音明确提示:纳雍铁路项目的春天即将到来!

86万人告别“单相思”

  “上走云南十八站,七十二站到北京。”
  立足纳雍的这句谚语,道出了纳雍人出行的艰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个短语成了纳雍人曾经固定的口头禅,一是“上水城”,一是“下贵阳”。不管是“上”还是“下”,他们心里的明确指向就是去水城或者贵阳坐火车,然后去比水城和贵阳更远的地方,挣了钱又赶紧回家。
  每一次出发或归来,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面对不通铁路的故乡,他们心里都特别堵:“要是有条铁路经过纳雍多好啊!一路上就不用折腾了。”
  他们都希望有铁路,然而,这种希望只能是“单相思”,这就好比一小伙看上了谁家姑娘,但又鉴于自身的弱势而不敢提婚。
  在民间,这种“单相思”日胜一日,渐渐演变成了群众之间的相互打探——
  “听说要修铁路了?”
  “你听谁说的?”
  “大家都这么说。”
  “我也希望,但不可能。”
  ……
  你问我,我问你,一个共同的话题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结果谁获得的“信息”都是不靠边的捕风捉影。
  然而,也就是这些没来由的捕风捉影,最终凝聚成了党政部门矢志不渝的信念:上马铁路项目!
  作为民之所盼,铁路成了86万纳雍人民的“单相思”;作为责之所系,党政部门正式把民间的期待转化成行动——80年代末期,纳雍开始谋划从水城到纳雍的地方支线铁路,但又都以搁浅告终。
  尽管是失望,但政府的介入毕竟让群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把纳雍修建铁路的“故事”传递得更诱人了,有说“马上动工”的,有说“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的,有鼻子有眼睛,活灵活现,仿佛真的吹糠见米了。
  尽管初衷不错,但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把天大的难度缩小了,把没影的事情夸大了,结果成了善意的以讹传讹。
  进入新世纪,一届领导接着一届干,到底把民众的愿望传递到了“九重天”,一个由地方自筹资金建设支线铁路的批复让群众的“单相思”更接近了现实。
  然而,动辄数十亿计的投资又谈何容易筹集呢?

他在地图上画了一连线

  2009年5月,修建铁路的事情再度摆上案头,这一方面是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纳雍煤炭开发的现实需要——总而言之,就是纳雍经济二次腾飞的需要!
  纳雍无烟煤储量丰富,是“织纳煤田”的核心区域,25个乡镇中,23个乡镇有煤炭资源储藏,已探明储量多达62.39亿吨,占贵州省储量的12.86%,占毕节地区储量的27.6%。
  据统计,纳雍现有煤矿108个,设计生产能力2682万吨/年。2007年至今,年产煤分别为617万吨、631万吨、726万吨。在“大煤保大电”、“煤从空中走”的宏大思路下,在煤矿建设期间,两大电厂目前基本能够消化现有的煤炭。但长此以往,电厂还能“吃”得住吗?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呢?因为未来五年间,随着各大煤矿的全部投产,供大于求将呈现越来越逼人的势头:2010年至2015年,预计年分别产煤850万吨、1093万吨、1444万吨、1806万吨、2106万吨、2428万吨,除电厂几乎恒定的煤炭需要量外,尚有1000多万吨煤炭急需运销外地。
  煤炭不能全部就地消化,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另外,其它因素也需要深谋远虑——纳雍铁矿、菱铁矿多达83.76万吨,褐铁矿达50万吨,大理石矿达60亿立方米,这些沉睡的资源一旦开发,不外运也不行。
  因此,修建铁路形如弓上之箭,不得不发。
  也就是在2009年初夏那火热的季节,县委书记宫晓农前往老凹坝乡,撂给了时任乡党委书记的郭华一付担子:当铁路办主任,跑铁路建设项目。当时,正在引导农民进行生态家园建设的郭华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活计,请求县委书记“宽限100天”,然而,县委书记撂下的一句话却让郭华顿然明白了全县的铁路建设与一个乡的生态家园建设孰轻孰重——“你的生态家园只是一个乡的事,铁路建设是全县人民的事……”
  郭华随即走马上任。在县委大楼一楼转角处挂上“铁路建设办公室”的牌子后,一人一车一房间的单位就算成立了。
  就在他准备接着以前的支线铁路方案施为时,贵阳市“一环g一射两连线”铁路项目进入了他的视野。来了机会,他用红笔在贵州省地图上把“织金”和“六盘水”两个地名连了起来,而“纳雍”刚好处在连线中部,一切工作就围绕红色连线开展。
  就在他着手这一切时,毕节地委同时也考虑到了贵阳项目带给织金、纳雍两县的绝好机遇,把建设贵(阳)六(盘水)新线的算盘珠子拨在了这个节点上。

真的是不谋而合!

  思路决定出路。
  “一环两射两连线”的一条连线把“脚”伸进了织金,与黄织线形成了连接状态。受“一环一射两连线”的启示,纳雍于2009年6月11日着手筹建连接织金、纳雍、水城的贵六铁路新干线。
  随后,纳雍与成都中铁二院签订了“织金—纳雍—水城”铁路新建项目设计制作协议,宫晓农带领郭华杀成都、飞北京,找成都铁路局帮忙、请民革中央出面……三条“线路”从不同方向汇集到“铁路”一词上:政府主导、行业主抓、多方帮助!
  2009年7月16日—18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专家组专家陈仕列、胡光常带领一支近10人的人马前往纳雍,深入织金、纳雍、水城等地,就贵六铁路新线织金纳雍水城段进行了线路踏勘。陈仕列、胡光常认为,修建贵六铁路新线织金纳雍水城段自然条件允许、社会意义重大,它与运行多年的纳雍发电总厂立体互补,原来“煤从空中走”的一元通道将籍此完善成为纳煤外送的陆空二元通道,助力纳雍经济二次腾飞。
  期间,宫晓农带领水利、发改、煤炭、国土、交通、建设等单位部门的相关人员,与陈仕列、胡光常一道,深入水东、王家寨、雍熙、新房等乡镇,对铁路走向及站点进行现场踏勘,将新干线做成“一把手”工程。
  7月18日,铁路办主任郭华陪同专家前往水城,就在滥坝接入、双水接入还是水城接入拟就了比选方案,随后前往贵阳,召开了决定纳雍铁路走向的“贵阳会议”。
  三天。三个县。两个会。涉及水利、发改、煤炭、国土、交通、建设等7个单位部门。2009,纳雍铁路项目的争取在提速。
  2009年8月,项目资料集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本,纸“版”铁路初现雏形。
  11月至12月,有关人员多次赴京,走进铁道部。
  今年元月29日,铁道部召开审查会的传真抵达纳雍,项目正式进入实质阶段。
  一切努力,最终汇成了这样一些概念——
  铁路等级:国家2级。
  正线数目:单线。
  行车速度:12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困难800m。
  限制坡度:6‰、加力坡13‰。
  牵引质量3800T。
  牵引种类:电力。
  据了解,“织金—纳雍—水城”铁路新建项目一旦建成,“铁老大”每天至少可以“背”走3万吨纳雍煤炭,相当于近千辆双桥车同时上路。

铁道部:再缩工期

  北京西城区北蜂窝路往北,不远处就是铁道部办公楼,北蜂窝路上的大方饭店因此成了“会所”,几乎每天都有铁路项目的审查审批会在此召开,纳雍铁路项目审查会只不过是其中一个。
  大方饭店,文印室,会客处,通知栏,会议室,承接会议的要素齐备……
  大方饭店内,北方口音,南方口音,普通话,地方话,几乎整个中国都有人在那里流动……
  每一个处所、每一种口音,几乎都对应了一个铁路项目。
  而每一个项目的背后,都聚集了无数双期待的眼睛。
  为争取纳雍铁路项目而赴京的贵州参会者们,走在天南地北的人群中间,步履沉稳而从容。会上,铁道部计划司长期处副处长向泽伟针对工期设计提出了建议:“工期用不了5年,还要再缩短!”
  在向泽伟眼中,这只是一小段距离,没必要设计那么长的工期。而在纳雍人眼中,这却是一件天大的事。因此,当缩短工期的建设提出时,宫晓农、郭华等人更兴奋了,毕竟,纳雍人实现梦想的时限再次被提前。
  会上,铁道部运力资源策划部高工王涛、副处级调研员周兰葳、成都铁路局计统处副处长费勇,一一对织纳水铁路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作了充分肯定。
  从北京回到纳雍后,纳雍方面随即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之中,正在积极争取通过可研、立项、动工……

http://www.gzzxb.com/images/zxbpic/201034/201034132830910.jpg

http://www.gzzxb.com/images/zxbpic/201034/201034132837309.jpg
铁路规划下的纳雍,将会迎来发展新机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