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没有辛德勒的名单

(2005-11-14 12:27:25)

http://cimg.163.com/movie/0410/18/2/p00.jpg

 
 昨天,是一个沉重的日子:南京大屠杀68周年。
 
几个朋友都写了一些文章,我却迟迟没有动笔。在“爱国秀”频频上演、“当仇日成为时尚”的今日中国,积习和经验使得我惯性地和一切风潮都反射性地保持着一定距离。
 
必须声明的是:我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深切悼念屠刀下殉难的骨肉同胞!可是,我想地问一个不那么合时宜的问题:我们悼念,悼念的他(她)们都是谁?
 
《辛德勒的名单》、《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等一系列杰出的艺术作品、保留完整的纪念遗址和使我们牢牢记住了那次让整个人类陷入深重灾难的战争,而独立史学家们严谨细致、不断考证的大量学术著作让牺牲者具象化,一个个具体的名字、精确的数字、生动的图片和物证让亡故的面孔仿佛活生生地浮现在你的眼前,甚至连受原子弹轰炸的日本人也有原子弹纪念馆,靖国神社里有关素材的全面、丰富和严谨更是让前去探访的外国记者惊叹不已。而我们呢?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殉难的亡灵就只是那面墙上枯燥的数字:300000吗?
 
为什么我们痛守如此沉重的题材没有像样的、接近《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杰出的艺术作品问世?为什么迄今为止最有分量的专著《南京大屠杀》还是美籍的张纯如女士用英文写的?为什么我们许多年后才想起来去收集材料?为什么我们至今不能提供一份权威的、被承认的死伤者名单?
 
南京没有辛德勒的名单。
 
美国人在位于华盛顿的纪念碑上刻着每个阵亡者的名字,阿灵顿的国家公墓安葬着亡灵、刻着名字的墓上十字架下常年献花不断,公园里刻着燃烧着永不熄灭之火,至今美国人还在越南花大钱执著地寻找着每一个阵亡和失踪的士兵遗骸。而我们呢?我们去哪里祭奠我们的遇难同胞、我们的抗战英雄?
 
我们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各界的强烈指责下才于去年3月停止收费,而近期媒体又暴出“强卖纪念明信片”的丑闻,不断刺激着神经坚强到麻木的国人神经。
 
我们习惯了集体主义,我们习惯了让一个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人湮没在血海里。历史是由人组成的历史啊,他(她)都是和你我一样活生生的人啊!我们的“艺术家”们不断拿出来的是挠人胳肢窝我都笑不出来、往眼里喷药水我也哭不出来的东西。
 
犹太人有《辛德勒的名单》、意大利人有《美丽人生》甚至是《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而我们呢?我们有什么?中国永远也拍不出来《拯救大兵瑞恩》。
 
当然,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今年9.13中央开始正式纪念、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正在呼吁并在扎扎实实地进行材料收集、严谨地学术研究。但是,这一切,能早来一些多好啊!一个屠杀幸存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让久久不能忘却:“我活着时还能告诉你这些事儿,我死了这些事就没人能说、能证明了,也死了。”
 
因写作这部血浸的史诗式著作而陷入严重忧郁症自杀身亡的张纯如女士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列宁说过一句经常被有意无意滥用的话:“忘记着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这样一段话:“每一位为了我们民族牺牲的死者,无论是战士还是平民,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曾经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寻找和发现这些名字,体现着我们对死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教育和激励。历史是指向个人的,只有记住历史中的个人,才能真正记住历史,只有让个人为后人所记住,才能告诉后来者民族之伟大,和平之珍贵;历史是属于所有死者和生者的,任何权力都不应有意抹去历史中个人的色彩。对历史中的个人的尊重,既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也是权力者远见卓识的最终体现。”
 
具体地记住屠杀,就是纪念屠杀的最好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