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咨询,P:“医生,我的问题您几次能够治疗好呢?我专门来北京待上X天行不行?”
确实,病人急于恢复身体健康的心情非常能够理解。每个人都会渴望尽快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祛除病痛,恢复健康。毋庸置疑,这个方面医生和患者的思维都是一致的,疗程短疗效好都是优先的追求。
但是,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往往很难确定到底多少次能够治疗好。原因是,每个病例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实际上遇到的健康困扰也都是独特的。我曾经只用了3次就解决了一个病例长时间的产后腰痛的困扰,但是这样子的治疗只能作为个案。很难用之前诊疗的经验来进行疗程次数的评估,因为每个产后腰背痛的病例的肌肉状态完全不一样。
治疗时间周期的不确定,原因是:
1、手法治疗是一种诊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相关的适应症。但是我个人绝对不觉得这种方法能够包治百病,很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很多人花费很长时间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有些问题的解决只能够通过试验性的治疗,通过几次治疗来观察是否有效果。
2、手法治疗对于解决一些骨骼关节微小错位引发的疼痛问题,应该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我们常见的“闪着腰”这类问题,常常是1-2次治疗就能够解决问题。不过,这个效果是有前提的,就是这类错位应该是近期发生的状况,而且问题就是由于骨骼错位直接影响血管和神经导致。
3、办公人群常见的腰酸背痛问题,实际上都是长期的肌肉紧张和骨骼错位引起,这种状态诱发疼痛的原因不是单一肌肉或者单一关节,而是人体在长时间的自身代偿过程中出现的整体肌肉和骨骼的损伤问题。诊疗中通常会发现,全身各处都有很多痛点。仔细追问病史,常常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有了N年的历史。因此,无法通过简单的几次治疗来解决问题,需要根据个体的状态,设计较长的周期。
4、行为习惯的改善。人们总是希望把治疗交给医生来解决,希望医生是万能的“神医”。只是,我们仔细分析来看,再好的医生也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自从2005年开始投入手法治疗的研究以来,我是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点,人们的颈肩腰腿痛的根源问题就来自于自身的不良姿势。姿势不对,导致了力学结构的偏歪,造成了肌肉的紧张和骨骼的错位。自身不纠正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即使通过一段时间消除了身体不适,也还容易在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出现问题。因此,我总结了诊疗过的病例之后,认为:人们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年定期进行一些次数的手法治疗。如果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我们的身体在自身无法完全保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定期维护,使得问题消失在萌芽当中。
理想的手法治疗模式,应该是“边治疗,边反馈,自身不良习惯纠正和治疗有效结合,定期进行维护”。如果非要加一个时间的话,我认为应该是“终生维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