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米市

(2007-10-12 00:00:29)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生活记录

黑米市

潇彧

北北

咖啡美文

分类: 潇彧咖啡-美文赏析
 ■北北/文   麦芽糖/编辑   潇彧/主编
    我怀念小米一毛三分一斤的年代,尽管那时没有龙虾和牛肉,人们的主要收入用于油盐酱醋米柴茶,大街上看不到摩托车,也看不到农村人在街市摆下各种粮食蔬菜摊位--我不是喜欢那种贫穷、落后和单调,而是我们回首昔日时,才惊觉现代人的生活虽然已发展到"超级女声"、"芙蓉姐姐"时代,但却失去了不少过去那种日子的质朴、浓厚的民风和人情味。也难怪许多现代人喜欢怀旧,那是一种情感的放逐和逃亡啊,某种纯净与温暖,于彼时彼景捕捉了你。

    我也怀旧,并时常将怀旧这部书翻到小米那一"页"。小米卖一毛三一斤时我大约十一、二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对肚皮的三次米的祭祀。成人每位计划供应粮食二十四斤,还不一定全是粳米,有时三七开掺些面粉、薯干。大米没见过,油也很稀罕,每人四两计划。我和弟弟都上学,我们那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肚皮饿得特别快,每天一放学就是回家揭锅盖,看妈妈淘了多少米。为解决粮食问题,母亲没少动脑筋。先是联系乡下种田的二叔,让他捎些玉米红薯胡萝卜来。我印象里最深的就是母亲每个月领工资后就起早去城西河边买"黑市米"。

  所谓"黑市米"就是议价米、高价米,价格往往要比粮管所的价格高一倍以上。黑意味价格高,也意味着买卖双方的"地下"行为。那时粮贩子要冒"投机倒把"的政治风险,所以米市到天亮市场管理所执勤的工作人员来巡查前必须解散。我跟母亲去买过一次"黑市米"。天刚放亮,两条不很大的船上站了很多拎米袋看米讨价的人。米老板很土,也很和气,一直把我们送到岸上。路上,我把捏在手心的一把米张开给母亲看,母亲劈头给我一巴掌:"再穷,也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啊!"

  我们大院里有个姓翁的人家,家底较厚,那时他们家正常吃大米。他们家的人有端饭碗串门的习惯,问我母亲怎不买些大米回来,母亲总是耐心地跟他们解释说,大米贵,又不胀,我们家不适合,他们家的人便"哧哧"笑着捧碗而去。过年时,我和二弟背着母亲,满满地装上两碗糯米饭,端到他们家门口问他家儿子:是糯米好吃还是大米好吃?

  自从母亲每月都去买黑市米后,我们家再也没人叫饿。但我们不知,母亲每个月都要到厂里财务室借款十五元,这正是买"黑市米"的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五、六年。

  我怀念"黑市米"胜过怀念一切。不是那些米贩子投机倒把,我哪能活到今天啊。我怀念"黑市米",更因为它们每一粒都是从母亲瘦削而热乎乎的肩膀上扛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