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2007-08-26 10:04:42)
标签:

视觉/图片

北京

北海

天坛

恭王府

分类: 潇彧咖啡-边看边摄
 ■秧秧/摄影   麦芽糖/编辑   潇彧/主编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公园·琼岛景区·白塔
    海的标志性建筑白塔,为藏式喇嘛塔,高35.9米,塔身呈宝瓶形,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顶上设鎏金宝珠塔刹,下筑折角式须弥塔座。白塔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塔下有两层平台,四周砌有汉白玉石栏环绕。白塔寺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改为永安寺。主要建筑有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配殿廊庑、钟鼓楼等,形成众星捧月之势。白塔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塔前有座小巧精致的善因殿。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白塔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白塔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崎岖的小路和围墙相映衬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石桥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竹林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全貌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九龙壁碑文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北海·九龙壁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王府在西城区前海西街。是目前现存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一座。世界最大的四合院。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府第。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邸宅。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邸宅入官,嘉庆帝将其一部分赐给其弟庆僖亲王永磷,是为庆王府。以后咸丰将庆王府收回,转赐其弟奕沂,是为恭王府。咸丰、同治年间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园。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官员;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奸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占地46.5亩,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楼后为花园,占地38.6亩,园内建筑也约略形成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

  中路前部是面阔3间的大门和面阔5间的二门,门里原有正殿银安殿,已毁,现存后殿,即嘉乐堂;东路由三进四合院组成,是恭亲王奕折的起居生活用房;西路正房为锡晋斋,院宇宏大,廊点周接,气派非凡。在三路院落之后,环抱东西长160米的40余间两层后楼,东边名瞻雾楼,西边名宝约楼。楼后即花园--苹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占地2.8万平方米。园内建筑分中东酉三路,也有约略的轴线,散置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主要建筑有蝎殿、邀月台、大戏台、沁秋亭等。

  由于恭王府邸及花园设计富丽堂皇,斋室轩院曲折变幻,风景幽深秀丽,加以昔日有碧水潆洄并流经园内,因此,一向被传称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及大观园。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恭王府高高的院墙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庭院深深的恭王府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青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祈年殿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祈年殿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永乐皇帝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天坛已经进入第三次大重修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天坛经历的变迁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少林武校的学生在天坛拍摄2008年的奥运专题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不知道训练了多少次,把这些孩子真的累惨了!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梁思成和参加宫殿修缮的技术人员(翻拍)

摄影:走进北京·系列之一(多图)

梁思成和参加宫殿修缮的技术人员(翻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