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潇彧咖啡-影视评论 |
■潇彧/文潇彧/摄影
一部反映北漂族生活情感影片《七月》(又名《那木错》)
4月18日下午在时代华夏院线旗下的今典花园数字影院举行了首映式。监制王小帅、导演牛乐以及主演高峰、王珞丹、吕玉来等出席了首映式。
张宝全和王小帅在谈话
《青红》导演王小帅 《七月》导演牛乐
影片《七月》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泉子的北漂青年,很“义气”的在一个哥们开的影视公司做摄影师,常常为拿不到薪水而无奈,公司效益自然不咋地,泉子结婚四年还和老婆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老婆常常唠叨他应该现实一些,不要在自己虚幻的世界里生活着。泉子很爱自己的老婆,但是由于北京生活的种种现实不能让自己的老婆有自己的房子,生个孩子过个安慰的日子,最终老婆出于对生活现实的不满和她的上司好上了,离开了和泉子租住的小屋,并向泉子提出离婚。泉子陪受感情打击,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让自己的老婆过上很好的日子,这种无奈、无助折磨着一个男人矛盾的心灵。男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也往往通过烟和酒来混沌的拯救自己的灵魂。在一次去西藏偶然的拍摄过程中,遭受情感打击的泉子认识了清纯的北漂女孩青青,而这个女孩居然是和自己同住一个屋檐下、走同一个大门的女孩子,故事在巧合而浪漫的节奏中自然的进行着,在爱情与婚姻中,泉子是对一段新的情感开始,还是继续让妻子回到自己身边?内心十分犹豫。人往往在这种矛盾中,被情感的困惑和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失去了方向……
高峰—泉子的扮演者
王珞丹—青青的扮演者
泉子还是爱着自己的老婆,尽管泉子老婆的上司也并不是真心爱着她,毕竟人家有自己的老婆和家庭。故事就在这种看似简单并不复杂的情感过程中,被演员在细节中演绎的淋漓尽致。
全片以摄影师泉子和妻子家庭饭桌上的对话为发端,以泉子的旁白进行恰倒好处的诠释,让观众在对话和旁白中深深感受到北漂族的那种追求与无奈,体会到北漂族生活的酸甜苦辣。作为一部叙述北漂故事的影片《七月》,昨天刚开始首映在北京今典影院反响就非常强烈,让在座的那些北漂族观众找到了“心有灵犀”的感觉。主演高峰对“泉子”这一人物诠释的非常到位,演绎的这曲“北漂”一族执著的爱和纯真的情,获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编导善于从平淡如水的生活细节中,挖掘出北漂族群的人生意义及追求真谛。《七月》的导演牛乐,是一个不善于在公众场合上表露自己的人,但在电影结束后记者给他进行简单的“私聊”。原来牛乐早先给王小帅和关锦鹏当过副导演,《七月》是他第一次独立执导的影片。对于“七月”这个片名,牛乐表示起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因为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七月,所以就顺便取了这个名字。虽然讲述的是北漂族的生活,但导演没有把影片的重点放在事业打拼上,而是着重描绘他们的情感历程和内心深处的独白上。对此牛乐表示他本人就是北漂族的一员,之前已经有许多电影、电视剧表现过北漂族为事业奋斗的故事,他就想在本片中着重表现一下他们的情感,表现由于他们生活的不稳定而导致的情感不稳定;由于情感的不稳定,导致着人内心深处的种种矛盾和无奈。之所以选择文艺圈的北漂族作为表现对象,牛乐说他就是想展现一下他周围最熟悉的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他们表面上看起来不错,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不如意和鲜为人知的无助。
我和导演王小帅以及主演泉子的扮演者高峰、泉子的弟弟扮演者吕玉来
青青初恋的男朋友的扮演者张炜迅的合影
电影《七月》是有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虽然也是发生在七月的故事,但这和德国电影《七月》有着完全意义的不同。德国的电影《七月》一开始就是那条长长的起伏的公路,两边随风摇摆的麦浪,景色很优美,用公路来预示着人生的无数种可能性将随意地展开或结束,就像片子里说的“风带我去哪我就去哪”,德国的影片《七月》风格和《劳拉快跑》有点像,就连男主角都是同一人。阳光般的女主角是该片又一大亮点,给整部片子都增添了解读的魅力,只是追求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看似并不深刻的电影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结局。而王小帅监制、牛乐导演的国产影片《七月》,除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七月之外,并没有和德国电影《七月》有相同的地方,故事的结局借用许巍的《曾经的你》,让人在无奈与无助中又多了一层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观赏影片的过程中,观众的心灵被吸引着、感动着,灵魂被净化着,精神又被升华着,《七月》无疑是最能成功反映“北漂”辛酸苦辣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