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妻越到节日越容易吵架的原因

(2010-05-10 20:38:07)
标签:

婚姻

夫妻

节日

琐事

家务

赵薇

韩寒

世博会

房价

章子怡

赵本山

情感

分类: 情感话题
http://pic.hsw.cn/0/10/62/96/10629612_266592.jpg
 

  婚姻中的夫妻关系可以越吵越亲密吗?当然,有些夫妻就是这样。不过,也有的夫妻吵到后来缘分就吵没了。

  争吵的结果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怎样让不可避免的争吵变成生活中的调味剂,让一次争吵变成一举四得,情绪得到宣泄,问题得到澄清,沟通变得有效,亲密变得无间,这里可是有学问的。

  勺子没有不碰锅沿的,两口子也没有不拌嘴吵架的,在我看来幸福的婚姻不是不吵架,而是懂得用温柔的方式化解不和谐,激情的身体盛宴当然是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的最常用方式,但我想很多时候妥协的小细节更利于夫妻感情进一步推进。

    夫妻间会因为节日琐事吵架吗?调查结果显示,65.8%的夫妻在节日期间吵过架。吵架原因中,因为各种琐事的比例最高,占43.8%。具体如睡懒觉、给父母买礼物和给钱多少、丈夫频繁参加各种聚会而冷落妻子、婆媳矛盾引发夫妻大战等原因都占据前几位。夫妻吵架后,当天和好的占46.4%;2~3天和好的占28.2%;还有14.3%的夫妻至今仍在“战斗”。

  有的年度节日非常密集,两个月之内,元旦、春节、情人节轮着过,本应该喜气洋洋、欢乐祥和地过节,然而从各地报纸的报道来看,历年来春节后都是离婚高发期。

  民政部门、法院负责离婚的有关人员总结后发现,春节、情人节后去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大多属于冲动型,不少都是夫妻有了矛盾不能冷静处理,很容易在冲动下作出离婚的选择。

  的确,大家都有一个同感,平时工作忙,夫妻聚少离多没时间吵架,越到节日相处时间多了反而容易吵架。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一:对浪漫预期过高

  每到过节,女人总会期待着能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或者一顿浪漫大餐、户外郊游之类。而丈夫却睡个大懒觉,起来就盯在电脑前没完没了打游戏。于是女人横向、纵向一通乱比,最终得出“你不在乎我了”“不爱我了”的结论。

  建议:你生闷气,男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生活上,男人常常没有什么新鲜招数,但却是很好的执行者,你需要什么就直接提出来,他一定会完美地执行,这个节日不就过得皆大欢喜了吗。当然,提要求时切不可用命令的口气,带着撒娇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忍拒绝。

 

  原因二:节日成了“劳动节”

  堆积如山的脏衣服、脏乱不堪的家——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做家务,于是许多主妇总喜欢把节日安排成“劳动节”,遇上个眼里没活儿的丈夫,妻子就只有边干活边生气的份了。

  建议:家务问题常常是琐事最集中的地方,如果要把节日变成“劳动节”最好提前与丈夫做好沟通和计划。在这方面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男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他每做完一件事就给一个奖励,可以是称赞、拥抱或热吻等,他会越做越起劲儿。

  另外,把节日变“劳动节”也不可过度,最好把家务简化、分解到平时,让两人都轻松地过节。

 

  原因三:可疑短信惹祸端

  许多夫妻常常会因为一条看似可疑的短信爆发信任危机。

  有媒体报道,成都某地区因情人节引发夫妻感情不和最终导致感情破裂的就占全年离婚案总数的1/4。而且还有一句流行的玩笑话:同学聚会,聚一会,拆一对。

  建议:在异性问题上,节日常常是一个敏感的时间,但也不可“草木皆兵”,最终因误会而导致严重后果。如果真的出现情况,处理时更要慎重、冷静,必要时应求助婚姻专家寻求正确的解决之道,而非一离了之。

 

  原因四:夫妻逛街超两小时易吵架

  有研究显示,人逛街时,心理疲劳界限是两个小时,过了这个界限人就容易烦躁;而人生理的疲劳界限是两公里,超过两公里,很多人就走不动了。当心理和生理都出现疲劳情况时最容易吵架。

     建议:女性不要强行要求老公陪伴逛街。尽量控制逛街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

 

    危害婚姻的十大细节

    夫妻经常不重视生活细节,常引起夫妻间的冲突或冷战,为此,专家总结了家庭生活中影响婚姻幸福的10大细节,同时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手段。

 

    1、互相猜疑

    “这么晚才回家,你和谁约会去了?”丈夫一回家,妻子就不停地翻他的手机,检查有没有陌生的电话号码和肉麻的短信,甚至当他与异性多说几句话也醋意横生。

    点评:这是因为给对方的空间太少。多培养自己的爱好,到小区健身中心去跳舞、散步,当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后,就不会把注意力一味地盯在对方身上。

 

    2、以性为罚

    女方裹着被子先躺下,男方随后也上床并要求性生活,女方却坚决不同意。

    点评:把不良情绪和性生活掺到一起,会对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时,丈夫应该询问妻子是身体不舒服还是不开心或者工作太累,随后给予对方适当安慰。妻子如果情绪不佳不愿意进行性生活,最好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让丈夫了解自己是因为愤怒没有发泄才没有心情过性生活,而不是对丈夫的一种惩罚。

 

    3、“离婚”威胁

    吵架时,丈夫说:“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吧。”妻子说:“我怎么嫁给你这样的人,真后悔。”

    点评:常把“离婚”挂在嘴边是给对方的一种威胁,时间久了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会出现信任危机。婚姻不只是一纸证书,更是一种责任。

 

    4、改造对方

    一方的家人吃饭时喜欢聊天、夹菜、劝酒,他们觉得这样才热闹、才亲近。而另一方的家人在吃饭时却不喜欢说话,吃菜要夹离自己近的,想吃其他的菜就要使用公筷,他们认为这样才文明。家庭聚会常常因此不欢而散。

    点评:夫妻千万不要互相指责,应该通过沟通向对方改变,两个人慢慢地向对方靠拢,就会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切记不要有改造对方的想法,这样做是徒劳的,因为人改变自己都很难,何况是改变一个家庭。

 

    5、一味索取

    “婚后的家务活儿都是我一个人干,她连碗都不洗一个,却挑剔我切菜块太大,这个菜糖放多了,那个菜盐又放少了。”
    点评:夫妻都要记住这样一句话:“有付出才有回报。”当你从对方那获得关爱时,就要用语言或行动来表达对对方的感激。例如,当妻子正在做家务时,即使你插不上手,最好站在旁边和她聊聊天,说句“你辛苦了”,让她感到劳动的价值得到丈夫的充分认可。当然,如果在做家务时认为它是一份苦差事,那么最好别干。因为越干心情越差,而且还随时会把这份坏心情当成袭击对方的炸弹。

 

    6、不予体谅

    不少职业女性在紧张工作一天之后,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做饭,正在厨房忙碌时,由于丈夫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气,一进门就开始发火:“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做好饭,你都干什么了?”

    点评:当对方发脾气的时候,要给予应有的体谅,“你辛苦一天,先洗把脸,饭马上就好”是最好的“灭火器”。当然,发泄不良情绪的一方应该经常去做一做体育锻炼,让怨气随汗水一起蒸发掉,或者在小河边和树林里等无人的地方大喊几声。


    7、恶语伤人

    夫妻俩一起开车去上班,女方一路狂喊,“你有病是不是?这样超车,你想死我还不想死呢!”

    点评:夫妻更要互相尊重,说话要给对方留一定余地,不可无所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非常过火的话“杀伤力”太强,这样就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委屈。

 

    8、互不谦让

    有人常抱怨,“好不容易又盼到周末,上周末陪他去应酬了,这周他总该迁就我一下,陪我去逛商场了,可是他又有朋友结婚,还非要拉着我去。”

    点评:如果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那么看问题的视野就变得十分狭窄。当冲突来临的时候,要体谅对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两个人才能找到一个和谐的切入点。

 

    9、忽视丈夫

    不少女性有孩子后,就忽视了丈夫的存在,把心思全放在小孩的身上,一心想把孩子抚养好,甚至在情感上更依恋孩子。这让丈夫觉得除了孩子,妻子的心里没有自己的位置。
    点评:当孩子长大后,夫妻就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在生活中要以夫妻为中心,只有三足鼎立的家庭才最稳定。一旦丈夫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到外面去寻找感情支持,这样很容易出现外遇,会使夫妻感情出现危机。

 

    10、长期冷战

    “回家后,他就坐在电脑前面上网聊天或者玩游戏,根本不理我。”

    点评:许多感情、婚姻的破裂都是从冷漠开始的。冷漠是婚姻生活中最可怕的,冷战时间过长,就会有一方厌烦这种状态,单方亮出“免战牌”,要么选择逃跑,要么投到新知己的怀抱。

更多精彩文章:

北京车展性感靓模清凉上阵(图) 北京车展众星pk车模(图)  咱看的真是车而是胸(图)  最受女性喜爱靓车(图)
张柏芝提前剖腹生子原因(图)  昔日倾国倾城今日残花败柳十大女星(图)  深陷“桃色交易”的十大女星(图)
王心凌回应初夜门:曾真心付出  范植伟突破娱乐底线  用身体换角色明星(图) 最罕见的女明星尴尬瞬间(图)
陈奕迅雷人表情(图)  揭秘饭局门背后潜规则(图) 戴娇倩澄清“陪酒门”很生气  范冰冰李冰冰香艳拥吻(图)
美女空姐自杀暴露航空业潜规则 为何男人娶啥样老婆都不满足 结婚20多年老公跟女同事出轨  富豪高校相亲

戴娇倩50万陪酒买角色的幕后隐情(图) 叶童《又见白娘子》许仙造型大pk(图)  余秋雨有望回归“青歌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