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090519370122823301.jpg
大明湖
大明湖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另两大名胜为趵突泉和千佛山),是济南众泉水汇流而成的自然湖泊。在五十多公顷的浩瀚湖面上,波光潋滟,鸢飞鱼跃,画舫穿梭,艳荷映日;湖畔垂柳依依,名胜古迹荟萃,风光异常秀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就是其真实写照。
大明湖的诱人之处,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外,还有几乎家喻户晓的“四大怪”,即久雨不涨,久旱不涸,蛇踪难觅,青蛙不叫,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上就记载说:“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对于前三种怪事,比较好解释:“恒雨不涨”是因为大明湖的北面有宋代曾巩修的北水门,当久雨水涨时,湖水会自然地从这里流出去;“久旱不涸”是因为济南的泉水四季常流,不断补充大明湖的水源,而大明湖湖底又为质地细密的火成岩,湖水不易渗漏;“蛇不见”则是因为大明湖内水鸟众多,使蛇类很难生存下去。只有这“蛙不鸣”之谜,一直困扰着人们。当地人都说,大明湖里的青蛙不少,可从来没听到它们叫过。有时,离大明湖不远的湾塘稻田里,蛙声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却像哑巴似的,寂然无声。偶尔有青蛙跳到碧绿的荷叶上,头仰着,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发不出声来。所以,百姓中又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
大明湖的青蛙为什么不会叫呢?在济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济南,就住在大明湖边的巡抚衙门里。晚上,大明湖的青蛙聒噪盈耳,吵得这位万岁爷睡不着觉。于是他便把随侍的大臣刘墉叫来,让刘墉传他的圣旨,不准大明湖的青蛙再叫了。刘墉只得遵命,来到高高的北极阁上,大声向着湖中的青蛙宣布了乾隆皇帝的圣旨。毕竟皇帝是金口玉言,连青蛙也不敢违旨。从此,大明湖的青蛙就再也不敢叫了……
这传说自然不足为信。因为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诗人王象春就在它的《齐音》一书中写道:“湖在城中,宇内所无。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至于蛇不现,蛙不鸣,则又诞异矣。”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所记,就是本于王象春的这段文字。显然,乾隆皇帝降旨一说是后人编造的。
有人试图用湖水的温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大明湖的水来自济南各泉的泉水,水温较低,青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能发情,因此不会叫。但这种说法,也难以服人。因为其他湾塘里的水温较低时,青蛙照样能叫;而大明湖的水温升高时,青蛙仍“保持沉默”。
还有人认为,大明湖水是地下水形成的,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中有的矿物质会影响青蛙的声带,使其无法发声。这种说法更缺乏科学常识。因为青蛙发声依靠的是嘴巴两侧的气囊而不是声带,即使声带受到影响也仍然可以发声。
近来,又有人从古人的诗中找出根据,对“蛙不鸣”一说提出不同看法。如清代济南诗人朱曾写的《己巳春日湖上数与家方亭青雷小集分韵》诗中,有“菱叶波晴蛙渐闹,麦花风暖燕初归”句;另一位清代诗人尹廷兰在《忆大明湖》二十首的第十二首中有“蛙声紫色知多少,独有江河万古流”句,这都说明大明湖的青蛙是能叫的。但笔者认为,这即使不是诗人听错、记错(这是古已有之的事),也是极个别现象。否则,这“不鸣之谜”早就不攻自破了,何至于至今大明湖的青蛙仍恪守“祖训”,“哑”并快乐着,以无言挑战人类的智慧?
http://www.wmi.me/Image.ashx?adid=10034&size=n&uid=10000127
更多精彩文章:网赚:教你怎样用博客赚钱 2009年端午节祝福短信大全
九江虐婴女是炒作还是悲哀? 范冰冰胸部惨遭老外蹂躏(图)
李湘床上睡裙写真(图)
刘晓庆同居男人(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