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代军哥哥
代军哥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0,093
  • 关注人气:209,3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晋谢衍父子人生路(图)

(2008-10-18 16:31:00)
标签:

谢晋

谢衍

福田康夫

金融危机

失血孕妇

王永庆

新医改

画皮

杨帆

韩寒

情感

分类: 情感话题

谢晋谢衍父子人生路(图)
谢衍在工作中

 

谢晋谢衍父子人生路(图)
谢衍(左)和父亲谢晋在新加坡榴莲剧院排练《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影视评论员石川教授,在担任大型纪录片《大师谢晋》总编导的过程中,被谢晋、谢衍的父子情所深深打动,对他们两代人在艺术道路上的相互支持、理解十分感慨。

 

    最后一次聚餐 破例饮酒

  2008年8月23日下午5时许,谢晋导演的爱子谢衍因患肝癌不幸去世。噩耗传来,我的心口像是重重挨了一拳,痛得几乎让人无法呼吸。我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却怎么也挡不住那狂风暴雨一样漫天袭来的纷乱思绪。我抬头想了又想,才记起我和谢衍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那是今年的6月12日。这天,香港著名电影导演许鞍华来到上海,谢晋和谢衍父子相约与她共进晚餐,我亦有幸忝陪末座。餐桌上,谢衍不仅谈兴甚浓,而且从来滴酒不沾的他,竟然还破例与许导演共饮了一杯绍兴花雕。看着他满面红光的样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时他已是一个重病缠身的不治之人了。

 

  独自承受病痛隐瞒病情

  一年多以前,谢晋公司准备开拍一部描写谢晋电影创作生平的大型电视文献片。原本计划由谢衍亲自担任导演,由我担任撰稿人。可到2007年初,忽然传来消息,说是远在美国的谢衍身体不适,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但电视片开机在即,无法延期,只好让我来接替谢衍负责电视片的编导和外采工作。这年春末夏初,大病初愈的谢衍回到上海。我见到他时,发觉他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人比以往瘦了一圈,头发也花白了不少。当时我想,是不是他性格内向,因为生病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估计那时候谢衍已经知道自己罹患不治之症。只不过,他不想给年迈的父母增添精神负担,也不想麻烦身边的亲朋好友,才始终一声不响,守口如瓶。谢衍就是这么一个人,只有好事才会拿来与人分享,而习惯独自承受所有的病痛和苦难。

 

  爷俩脾性迥异小有分歧

  谢衍的面孔像母亲徐大雯,长得慈眉善目,气定神闲。可身板却像父亲谢晋,长得高大健壮,威风凛凛。但除此之外,父子两人在性情上却几乎毫无相同之处。谢晋个性张扬,说话声如洪钟,做事雷厉风行,喜欢抽烟喝酒,穿衣吃饭一向大大咧咧,随意而率性。一生未婚的谢衍恰恰相反,他性格温和内敛,说话轻声细语,做事谨慎细致,且烟酒不沾,从无不良嗜好,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后,他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财产,且不露声色,连父母都不知道。最后自己成为佛教居士。

  因为性格上的这些差异,爷儿俩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小有分歧。谢衍说话不多,也不和父亲争执,心里却满是“对付”父亲的招数。有一次谢晋到老家上虞过年,回上海时带来很多当地土产。谢衍抱怨说,这么多东西,吃不完也用不完,放在家里还不如分给公司同事。便不声不响把东西统统“偷”了出来,拿到公司分给大家了事。

 

  工作互不干涉各自忙碌

  性格差异也让父子俩在事业上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1996年,谢晋正在热热闹闹地筹拍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谢衍也在一边为自己的第二部影片《花桥荣记》悄悄忙碌。到1997年7月,《鸦片战争》在内地和香港隆重上映,《花桥荣记》也在年底与大陆、台湾的观众见面。随后,父子的辛劳分别有所斩获——《鸦片战争》在大陆夺得“金鸡奖”最佳影片奖,《花桥荣记》则在台湾荣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