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ctv.com/upfiles/images/00/02/2F/A4.jpg
十六日下午五点多。北川城外,任家坪加油站附近开阔地带。人们在马路边苦苦等待,终于,车来了。
在北川,在源源不断往外涌动的受灾人流中,我们跟不同的人交谈,得到的都是同样的不幸。关于饥饿、绝望、害怕、丧失家园和亲人之痛。但凡事总有意外。下面的故事,关于一个村庄、一个家庭的逃生奇迹。
三年前去山东潍坊做涂料生意的北川人蔡忠富,得知不幸消息后一路赶回来,亲眼所见让他心如刀绞,他看见了太多灾民,却与自己的家无法联系。他家所在的旋坪乡,是距离北川县城最近的一个乡镇,而烧坊村又是乡里最偏僻的村庄,中间有几座大山阻隔。救援的人不可能这么快抵达那里。他很绝望,却又不愿放弃,于是不顾一切往山里赶。
竟然在路上碰上了,大路早已阻断,只有山间唯一的小路进出。他看见自己的妻子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和两位老人一起,在村支书陈兴德的率领下正朝山下艰难逃命。乡亲们翻山而来,从十六日上午七点多,一直走到下午,好不容易汇入北川通往绵阳的唯一公路上。前后看不到头的灾民。
幸运不光降临到这个家庭身上。事实上,与伤亡惨烈的县城相比,烧坊村三百八十七个人,无一被落下,无一伤亡,甚至连轻伤都没有——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三个,竟整整齐齐地逃了出来。而他们逃命途经之地,大地一摇晃,石头就往下滚……这如果不是一个好心编造的谎言,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我们在人群中辗转找到了村支书陈兴德,还有他的儿子陈相东。陈相东闻讯从深圳赶回来,与家人失去联系后,他加入了绵阳的志愿者队伍,一路朝北川赶,也幸运地与村里人接上了头。
关于烧坊村幸免于难,他也想来想去,最后给出的解释是,一、村庄虽然在山里,地势比较开阔平坦,而且村中有许多树林,方便躲避;二、地震时不少人家都在地里劳作,家里人不多,而且房子多是木结构;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们发现得早,“当时我和村长几个人在家里填林权改革的表,突然发现屋子在晃。”陈兴德说,“不好!地震了!我们赶紧往外面跑,回头看房子十几秒钟就倒完了。”
大地停止晃动之后,陈兴德和村长邓兴军,带着妇女主任兼民兵,几个村干部挨家挨户统计伤亡情况,“房子倒得差不多,人一个都没伤着,现在想来确实是有点怪。”陈兴德说。那时候,一个村庄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方圆百里,正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这场罕见的地震。
五十四岁的陈兴德在村里当了十二年村支书,大家反映他“是个能人”乡亲们都服他。烧坊村在周围的村庄之中,还算是比较富裕的。这里种植出的无公害蔬菜,通过中间人运输,远销彭州、重庆等地,这一切当然与支书不无关系。陈兴德自家就种了好几百亩蔬菜和油菜。可惜现在只有烂掉了。
地震发生后,他组织得力,给了大家逃生的方法和信心。“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外面搭棚子住,从房子下面掏出一点点米,每天就是喝一点点米汤,支书一二再三地要求,大家宁可喝稀点,先把命吊着。”一位村民说。据了解,地震发生后次日,十三日上午九点多,陈兴德决定派自己唐弟陈兴发出山报信。后者连翻几座山,中途搭上了摩托车,一直跑到绵阳市区的九州体育馆,发现那里已在源源不断聚集伤员。
“耗下去不是办法,要转移。”陈兴德作出决定。他开始总动员。连八十岁的老人都上路了。十六日下午,长途跋涉八个小时之后,全村获救。
现在,蔡忠富一家跟全村的乡亲们一起,站在尘土飞扬的马路边上,排队等待不知何时才能赶上的大卡车,他们将被拉往绵阳或者其他地方的灾民安置点,等待别人供应的食物和水。回头看,家里的房子都不在了,地里的庄稼也自生自灭了,他甚至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机会回来重建家园。但比照一下周围的乡亲,想想自己一家人都还好端端都在,已属不幸中之万幸。
“我们全家人都在这里了。”三十八岁的蔡忠富很高兴地介绍:外公唐良玉,七十岁;外婆韩德芬,六十九岁;妻子唐蓉,三十六岁;儿子蔡唐飞,十二岁。妈妈怀里那个戴着小红帽的小家伙,才九个月,是女儿唐雪梅。
而新一代的打工者,准备安顿好父亲就回深圳的陈相东,忙着给我们留电话,“要吃绿色食品就找我。”他说。他所在的公司负责代理江西一个有名的绿色食品品牌。
连日来,我们耳闻目睹了许多关于这场地震的故事,它们充满了绝望和悲伤。倒是这一个,按我同事的话说,“听起来像一个美丽的传说。”
http://blog.cctv.com/upfiles/images/00/02/2F/A5.jpg
蔡忠富(右)全家福。外公唐良玉,七十岁;外婆韩德芬,六十九岁;妻子唐蓉,三十六岁;儿子蔡唐飞,十二岁。妈妈怀里那个戴着小红帽的小家伙,才九个月,是女儿唐雪梅。
如果您认为本文值得一读,请点
“时时刻刻说出爱 -
我与爸妈的故事”博文大赛
父母亲节就快到了,也许我们不能用锦衣玉食华服车盖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也许我们不能陪在他们身边,甚至在电话中也道不出那一声"爱",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这些故事,记录我们成长的点滴、记录那些欢笑和关爱、也记录成长旅途中那些酸涩、误解甚至隔阂、记录我们血液中那永远相连无法隔断的亲情。拿什么回报你?我的母亲! 终身难忘:我的第一份工资 趁灾诈骗的六种形式
【抗震救灾】用诗歌表达我们的情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