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u169.com/images/agency/img/027-82755555/1179975343903.jpg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已确定从本月23日起,恢复内宾进藏旅游观光,旅行社已收到通知,重新启动了西藏游各大线路,并从现在起正式接受市民咨询报名。不过旅行社同时提醒,从5月1日起,游客需要登记实名,才能购买到进藏的火车票。
从5月1日起,铁路方面对进藏列车票实行实名制购买。据悉,散客在购票时,必须出示身份证,实行实名登记制度。而游客在旅行社报名团队线路时,须携带身份证复印件,方便旅行社购买团体票。业内人士认为,实名制将能更加有效地规范市场,打击相关倒票行为,旅行社相对有更充足的票源,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据悉,5月的西藏开始迎来青藏高原的春天,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日平均气温在摄氏15度左右,空气中的含氧量较高。此外,由于还没有进入雨季,所以当地的路况亦较佳。
旅行社表示,由于还没有到达最旺季,此时去西藏可以避开拥挤的人群,建议自由行游客最好跟团出游,毕竟带团的导游经过当地旅游局的紧急预案培训,能更熟练地处理突发事件,游客出门时要随时带上身份证等。
西藏旅游注意事项
(1)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你不适应高原,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2~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
(2)如果是坐飞机上高原,一般高山反应的症状会在12~14 小时左右产生。所以,刚刚到高原的时候一定不要剧烈运动,而要立刻卧床休息。否则,一旦感觉到反应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了。
(3)进藏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体内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过饱。
(4)注意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起居有规律。初到高原的前几天,不要频频洗浴,以免受凉引起感冒。
(5)在藏期间,旅游活动不宜过于频繁,身体负荷不宜过重。
(6)必须注意,如果进入高原后,反应的症状愈来愈重,特别是静息时也十分明显,应该立即吸氧,并到医院就诊。
(7)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而身体素质较好者,高原反应甚微,且能很快自愈,但也不可因此大意而逞强,尤其是进入到新的海拔高度前,要有一二天的渐进适应性锻炼,在没有适应和准备的情况下,不要骤然进入海拔5000 米以上的地区,以防突发不测。
西藏旅游礼仪须知
藏民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礼仪: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朝觐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民族人民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江河水,红色表示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时候用。
磕头—磕头也是西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才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磕头可分磕长头、磕短头和磕响头三种。
在大昭寺、布达拉宫及其他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常常可以见到磕长头的人群。磕时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划地为号。然后,再起立如前所做。
在寺庙里,也有一种磕响头的磕头方法。不论男女老少,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之意。
敬酒茶—藏民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逢年过节,到藏民族家里做客,主人会请你喝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一般为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喝酒时,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满杯喝干,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遇。
以上是藏民族礼仪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情况,其他还有称呼上的礼节。尊称别人时,一般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藏语还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用敬语对尊者或客人说话,表示尊敬对方。其次,在吃饭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的规矩。行路时,有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的规矩。坐时有不能抢主宾席、不能东倒西歪、不能随便伸腿等规矩,这是一般长辈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须注意的礼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