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大学生自杀何时了?

(2007-12-07 13:03:59)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时事评论

高校

大学

大学生

自杀

跳楼

心理问题

教育

预防

辅导

分类: 娱乐评论
 
    昨日早上7时35分,增城某高校一宿舍管理人员在宿舍旁的草坪上发现一具女尸,经确认其为该校学生。对于该女生的身亡原因,警方正在调查中。死者为会计系大二女生。她从宿舍阳台跳下,头部摔在楼下花坛中间的水泥地上,当场死亡。听说她可能受家庭压力和情感问题困扰,一时想不开才跳楼的。还有学生称,死者生前性格偏激,做事有点喜欢走极端。(12月7日《新快报》)
 
    世界卫生组织公报曾经指出,自杀每年造成约100万人死亡,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我国现在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全世界每年的自杀率为10/10万,我国的自杀率为23/10万,我国高校自杀率则为2/10万,这个比率看似不大,但由于自杀者所在群体属群居,且相互经历和思想状态基本相同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危害比其他类型有过之而无不及。自杀事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很多人都有过心理危机,关键是能否在危机转化成心理疾病之前尽早解决,这需要一些可以依赖的人和机构。老师和学校是承担这一责任的不二人选。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的学校和政府管理部门沉默的太多,做事的太少,顾及名声的太多,考虑学生成长的太少。多年扩招带来了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学校人文精神的流失,学校风气的浮躁,悲剧发生的时候,很多学校逃避了自己的责任。造成自杀的精神疾病成了公共卫生问题的一部分,心理干预门诊成了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对口部门。而对高校中的自杀者来说,心理干预门诊和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是最近的救命稻草。问题是如果这根稻草抓不住,或者这根稻草不管用,他们的希望在哪里?
 

各高校的心理学辅导与讲座多是以论坛的形式举行,每次也就100多名学生能参加并受益,这与庞大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与此同时,由于经过专业培养的心理学教师严重不足,有着万余名学生的高校往往只有一名心理学教师,有的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甚至没有受过专业培训。而过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学生无法对其建立起完全的信任,导致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各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仍亟待加强。应培养大学生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耐挫力;让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适当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锻炼自我生存、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千差万别。就外在原因来说,这些学生可能遭遇了他们自己认为是人生中重大挫折的事,比如就业难、学习失败、感情失意、经济压力、生理疾患、家庭变故等。有些事情学生的期望值很高,一旦遇到挫折,便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这些往往是大学生自杀的“导火索”。而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心理太脆弱,情商水平低。作为独生子女,一直都由家长替他们排除困难,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锻炼,因而抗挫折能力差。与此同时,这些同学都没有树立起牢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考虑自己的轻率行为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和给父母带来的巨大感情伤害,只看到自己“鼻子尖下”的一点儿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就这一点而言,他们都是自私的,而这些才是导致他们自杀的深层原因。一名自杀学生在遗书中这样写道:“现在我感觉自己像个包袱,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决定自杀。”而好几个自杀的学生,都在遗书里明确写着“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差别过大是“青少年”自杀者趋多的重要原因。

 

每年看到这么多大学生纵身从楼上一跳而下,让人遗憾和痛心。希望全社会都关注这个问题,预防自杀,从自己做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