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杂谈 |
健康应该是一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古人云:“体壮曰健,心怡曰康。”1948年前人们认为无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给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心理适应竞争社会时处于完美的状态中。”
在我国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医学权威机构对33座城市的专项调查得出的惊人结论。这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具有双向性:若听之任之,则可向疾病状态转化。谁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能力提高了,谁就具备了摆脱亚健康、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能力。
在失去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最重要的;在拥有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最不重要的。人类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大多数取决于医疗范围之外的因素,“防患于未然”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告诫。我们偏要亲身尝试之后,才用它教育后来的人;那些更后来的人依旧不吸取教训,听了别人的教诲,却不入心境,非要自己重走一回,重步前人的失败与懊悔后,才真切地明白:原来人拥有健康才是最可贵的。
列宁有句格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重提这句格言了。目前,患中风病的人已经趋于低龄化;“过劳死”的人也有增多的趋势。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准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可是疾病的威胁却在加剧呢?
这与我们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了健康就没有一切。一个再强大的人,疾病来临时也会突然发现生命的脆弱。健康是人存活的支柱,有人说,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健康比什么都幸福。
孔子说:仁者寿。爱事业的人首先要爱健康,请善待生命,健康的全部价值便是使我们得以愉快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