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说解》第七·离娄上19养志章

(2012-08-26 19:21:33)
标签:

曾子

曾元

侍奉

饭菜

道义

文化

分类: 儒学复兴

养志章

原文:

    孟子曰:“事孰为大(1)?事亲为大(2)。守孰为大(3)?守身为大(4)。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5),吾闻之矣(6);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7)。孰不为事(8)?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9),必有酒肉;将彻(10),必请所与(11);问有余(12),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13),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14)’,将以复进也(15),此所谓养口体者也(16)。若曾子(17),则可谓养志也(18)。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注释:

    (1)孰:哪个。为(wei2):算作。下同。(2)事亲:侍奉双亲。(3)守:要保护和守住的。(4)守身:守住自身而不陷于不义。(5)失其身:自身失去道义。(6)闻:听说。(7)未之闻:没有听说过。(8)为(wei2):做。(9)曾子:孔子弟子,名参(shen1)。曾皙(xi1):曾子的父亲。养:赡养。(10)彻:吃完饭用手撤去餐具。(11)必:一定。请所与(yu3):向父亲请示给孩子是否给孩子留下孩子爱吃的饭菜。(12)有余:有没有多余的。(13)曾元:曾子之子的名字。(14)亡(wu1):通“无”。(15)复进:再拿给父亲。(16)养口体:从满足口腹和身体方面来赡养父亲。(17)若:像。(18)养志:从心志上赡养父亲。

译文:

    孟子说:“在做事方面哪件事是最大的?侍奉双亲是最大的。要保护和守住的东西的东西什么算作最重要的?守住自身而不使自己陷入不义是最重要的。自身不失去道义而能够侍奉双亲的人,我听说过了;自身失去道义却能侍奉好双亲的人,我没有听说过。谁能不做事?侍奉好双亲,是做事的根本。谁不想守住道义?要守住自身而不失去道义,是守住一切的根本。曾子赡养曾皙的时候,一定要有酒有肉;在将要撤去饭菜之前,一定请示父亲是否给给子留下孩子爱吃的饭菜;询问是否还有多余的饭菜,一定会说有。曾皙死了之后,曾元赡养曾子,一定也有酒友肉;在将要撤去饭菜之前,不请示父亲是否给给子留下孩子爱吃的饭菜;询问是否还有多余的饭菜,却说没有了,将要再拿给父亲吃,这是人们所说的那种从满足口腹和身体方面来赡养父亲。像曾子那样,就可以说是从心志上赡养父亲。侍奉双亲要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朱注: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守身,持守其身,使不陷于不义也。一失其身,则亏体辱亲,虽日用三牲之养,亦不足以为孝矣。)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事亲孝,则忠可移于君,顺可移于长。身正,则家齐、国治、而天下平。)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养,去声。复,扶又反。此承上文事亲言之。曾皙,名点,曾子父也。曾元,曾子子也。曾子养其父,每食必有酒肉。食毕将彻去,必请于父曰:“此余者与谁?”或父问此物尚有余否?必曰“有”。恐亲意更欲与人也。曾元不请所与,虽有言无。其意将以复进于亲,不欲其与人也。此但能养父母之口体而已。曾子则能承顺父母之志,而不忍伤之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言当如曾子之养志,不可如曾元但养口体。程子曰:“子之身所能为者,皆所当为,无过分之事也。故事亲若曾子可谓至矣,而孟子止曰可也,岂以曾子之孝为有余哉?”)

说解:

一个人必然要做事,在所有的事之中,侍奉好双亲是做好其它事的根本。可是,如何侍奉还要双亲呢?其前提是能守住自身而使自己不失去道义。如果能自身不失去道义,侍奉好双亲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自身失去了道义,那只能让父母伤心,甚至伤害了父母,所以,那是不可能侍奉好父母的。所以,侍奉双亲是最大的事,而要侍奉好双亲,又要以使自身不失去道义为前提。

曾子赡养曾皙的时候,一定要有酒有肉,因为曾子知道人到老年的时候,无肉不饱,大概也因为曾皙喜欢喝酒;在将要撤去饭菜之前,曾子一定请示父亲是否给给子留下孩子爱吃的饭菜,因为考虑到曾皙要照顾到祖父疼爱孙子之心;曾子询问是否还有多余的饭菜,一定会说有,因为考虑到曾皙会担心别人不够吃。这些都是曾子用真心去孝敬父亲的体现。

在曾皙死了之后,曾元赡养曾子,一定也有酒友肉,这是因为曾元要满足曾子的口腹之欲,这不算错误,但是,却不算是了解曾子之心;在将要撤去饭菜之前,不请示父亲是否给给子留下孩子爱吃的饭菜,在询问是否还有多余的饭菜时候,却说没有了,将要再拿给父亲吃,这更是没有去体会曾子之心。

孝子不会只顾满足父母的口腹之欲,而要用真心去体会父母之心。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曾元的做法也算可以了,但是,人不能满足于一般,而不求更好,所以,还是要学些曾子的做法,不要仅仅考虑满足父母的口腹之欲,更要体会父母之心。当然,曾子的做法也并非已经达到了最高标准,所以只说可以。能体会父母之心,真诚孝敬父母;能守住道义,必然不会使父母担心受怕,更不会让父母受到伤害,再进一步说,只有孝敬父母、守住道义,才能对君有忠,对长者有敬意,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