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说解》第二·梁惠王下16臧仓章

(2011-07-22 11:28:36)
标签:

教育

分类: 儒学复兴

臧仓章

    鲁平公将出1),嬖人臧仓者请曰2):“他日君出3),则必命有司所之4)。今乘舆已驾矣5),有司未知所之,敢请6)。”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7)?以为贤乎8)?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9)。君无见焉10)。”公曰:“诺。”乐正子入见11),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12)?”曰:“或告寡人曰13):‘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14),后以大夫;前以三鼎15),而后以五鼎与16)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17)。”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18)。嬖人有臧仓者沮君19),君是以不果来也20)。”曰:“行或使之21),止或尼之22),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23),天也。臧氏之子24),焉能使予不遇哉25)?”

注释:

    (1)将:将要。(2)(bi4):受宠的人。(zang1):人名。(3)他日:往日。(4)命:下令告诉。有司:专职官员。之(zhi4):同“至”。(5)乘舆(sheng4yu2):车辆。(6)敢请:斗胆请问。(7)何哉:为什么。君所为(wei2)轻身以先于匹夫者:君主会做出轻视自身而对一个普通男子如此看重的事。(8)以为(wei2)贤:认为孟子是贤德的人。(9)后丧(sang1)(yu2)前丧:后来为母亲办丧事超过先前为父亲办丧事之礼。(10)无见焉:不要到那里去会见。(11)乐(yue4)正子:孟子弟子,复姓乐正,名克。(12)奚为(xi1wei4):为何。(13)或:有一个人。(14)以士:根据士的身份。(15)以三鼎:用三个鼎的祭品。(16)与(yu2):同“欤”,语气词。(17)棺椁(guo3):棺材(内棺)和棺材之外的第二层棺材(外棺)。衣衾(qin1):衣饰和被褥。美:华美。(18)为(按焦循之说当读wei2,按朱子注音当读去声,今取前者):将要。(19)沮(ju3):阻止。(20)是以:因此。果:最终。(21)行:将要前来。或:有人。(22)尼:阻止。(23)遇:遇合,得到恩遇。(24)臧氏之子:指臧仓。(25):怎么。予(yu2):我。

译文:

鲁平公将要出行,他所宠幸的人臧仓请求说:“往日君主出行,一定下令告知专职人员到哪里去。如今车辆已经准备好了,专职人员还不知道去哪里,斗胆请问。”鲁平公说:“将要去见孟子。”臧仓说:“君主为何会做出轻视自身而对一个普通男子如此看重的事呢?君主认为孟子是个贤德的人吗?礼义是由贤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但是,孟子后来为母亲办丧事超过先前为父亲办丧事之礼。希望君主不要到那里去见他。”鲁平公说:“好吧。”乐正子入宫门谒见,说:“君主为什么不见孟啊?”鲁平公说:“有人告诉寡人说:‘孟子后来为母亲办丧事超过先前为父亲办丧事之礼’,因此不去见了。”乐正子说:“君主所说的超越礼仪是什么呢?孟子先给父亲办丧事的时候是根据士的身份,后来给母亲办丧事的时候是根据大夫的身份;前面的丧事用三个鼎的祭品,而后面的丧事用了五个鼎的祭品,是这么原因吗?”鲁平公说:“不是。我所指的是内棺外椁、衣饰被褥太华美了。”乐正子说:“这不算是越礼,是因为贫富不同。”乐正子拜见孟子,说:“克向君主说起过夫子,君主本来就要前来的。有一个君主所宠幸的臧仓阻止了君主,君主因此最终没有来。”孟子说:“要前来会有人让他来,不前来也会有人阻止他,是否前来不是某个人所能决定的。我不能与鲁侯相遇合,是天意。臧氏之子怎能使我不能与鲁侯遇合呢?”

朱注: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踰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

(乘,去声。乘舆,君车也。驾,驾马也。孟子前丧父,后丧母。踰,过也,言其厚母薄父也。诺,应辞也。)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踰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踰也,贫富不同也。”

(入见之见,音现。与,平声。乐正子,孟子弟子也,仕于鲁。三鼎,士祭礼。五鼎,大夫祭礼。)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为,去声。沮,慈吕反。尼,女乙反。焉,于虔反。○克,乐正子名。沮尼,皆止之之意也。言人之行,必有人使之者。其止,必有人尼之者。然其所以行所以止,则固有天命,而非此人所能使,亦非此人所能尼也。然则我之不遇,岂臧仓之所能为哉?○此章言圣贤之出处,关时运之盛衰。乃天命之所为,非人力之可及。

说解:

鲁平公要见孟子,臧仓说鲁平公的这种做法是轻视自身,而把孟子说成是一个不懂礼义的匹夫,只是因为孟子给父亲办丧事的时候不如给母亲所办的丧事隆重——厚葬母亲而薄葬父亲。臧仓的几句话,就使鲁平公不见孟子了。乐正子专门向鲁平公做了解释。孟子葬父的时候,是士的身份,所以用三个鼎的祭品;葬母的时候,是大夫的身份,所以用五个鼎的祭品。这样说来,孟子的做法恰恰是完全符合礼仪的。孟子葬父的时候,因为家庭贫穷,所以棺椁衣衾不够华美;葬母的时候,家庭比较富有,所以棺椁衣衾比较华美。如此说来,对孟子的做法也无可挑剔。但是,鲁平公没有因此而改变主意。

对此,我们往往会对鲁平公和臧仓有怨言,埋怨鲁平公的贤愚不辨,怨恨臧仓的谗言诋毁。但是,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尽人事而听天命。所以,鲁平公是否前来,必然会有人促使或阻止,究竟促使者或阻止者是谁并不重要,鲁平公信谁的话,那也是天意。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君子不忧不惧。”君子知道担当起自己所应当担当的使命,不论国家是否有道,君子都不改其行,都不会为自己的穷通得失而忧虑,都不会放弃所要担当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