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故事系列·107奖赏与惩罚的增减

(2011-05-05 23:53:27)
标签:

孔子

大同

《道德经》

奖赏

《太平御览》

文化

分类: 儒学复兴

孔子说:“帝舜有虞氏的时候,既不奖赏也不惩罚;大禹夏后氏的时候,只有奖赏而没有惩罚;到了周代,既有惩罚又有奖赏。惩罚是为了禁止,奖赏是为了鼓励。”

                   (《太平御览》卷六三三引《慎子》)

云尘子曰:不需要奖赏也不需要惩罚的时候,是天下有道的时候,人们的本性没有被欲望所遮蔽,当权者也就不需要去行使奖惩之法,毕竟奖惩之法有太多的人为因素。有奖赏而没有惩罚的时候,是天下有德的时候,人们基本上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权者在此情况下,对做了该做的事而且功劳比较突出的给以奖赏,而对有过失或无功劳的比较宽容。既有惩罚又有奖赏的时候,是天下重视功力的时候,功力必然有正义和非正义两方面,所以,当权者奖赏正义而惩罚非正义,以此维持天下的稳定。从这个过程来看,从三皇时代的“以道治国”降而成为五帝时代的“以德治国”,这是从自然而然开始加上人为的成为之开始;从五帝时代的“以德治国”降到三王时代的“以功治国”,这是人为因素增加的过程;从三王时代的“以功治国”再降到春秋五伯时代的“以力治国”,几乎全是凭借人为了,而周代正好处于从三王到五伯的过渡时期。因此,孔子“宪章文武”,是希望从五伯时代的“以力治国”上升到三王时代的“以功治国”;孔子“祖述尧舜”,是希望从三王时代的“以功治国”上升到五帝时代的“以德治国”;孔子“晚而好《易》”、“删述《春秋》”,是希望能够最终达到三皇时代的“以道治国”。老子《道德经》所体现出来的,则是直接“以道治国”。人为的东西越多,天下越容易混乱,所以,《道德经》中说:“大道废,有仁义。”然而,从乱世不可能直接达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有过程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