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乔志峰
湖北:没了公车,一副厅长每天打专车上班。目前,湖北107家省直单位被取消的公车全部封存,进入拍卖处置阶段。“我们机关车改完成后,只剩下4辆车,现在组织大型活动,都要靠租车。”日前,团省委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省人社厅一位公务员说,按照车改政策,全单位只能保障厅长的工作用车,原先配给副厅长们的公车全部取消。“一位副厅长不会开车,就学着下载打车软件,每天打专车上下班。”(10月19日《江南时报》)
每天打专车上下班,想必要花不少钱,大多数普通工薪族恐怕承受不起这个支出。当然,官员可能有车补。我就想,既然要改革、要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能不能再接地气一些、再“彻底”一些,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呢?这样做既能节省开支,又能为绿色出行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能深入群众、更好地体察民情民意。不过,副厅级领导能够做到不坐公车坐专车,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应当充分看到其正面意义。这说明,湖北的公车改革动了真格,并且初见成效。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规定: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车轮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早已成为公务消费领域的一大沉疴痼疾,对其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公车改革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相继推出了发放车补、公车张贴标识等新举措。这些新举措出发点都是好的,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那些不以取消公车为目标的举措,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很容易让人钻空子,导致改革跑偏甚至变味。湖北取消公车、面向社会租车的做法,无疑符合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为其他地方的公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据悉,湖北公车改革释放出的大量用车需求,让敏锐的商家嗅到了赚钱的机会。不少汽车租赁企业纷纷改变营销策略,抢占公车租赁的大蛋糕。这当然是好事,充分的竞争可以为公车租赁提供更物美价廉的服务。同时,这也需要各机关单位在租车公司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最好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接受社会监督,以免出现变相垄断和利益输送的新问题。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o/2015-10-19/doc-ifxivsee87032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