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拒红包协议”咋成了“送红包提醒”

(2015-01-26 07:48:41)
标签:

红包

医生

协议

医疗

协议书

分类: 时评

医生“拒红包协议”咋成了“送红包提醒”

 

乔志峰

 

医生与患者签拒红包协议结果收到更多红包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的通知》。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近日说了一个让全团代表都啼笑皆非的事情:当医生拿着协议去与患者沟通时,起到了反作用。“有些患者见到协议书后说,不好意思,我刚住进来,红包还没准备好,抱歉啊。医生说你不用给,我不收。结果晚上,红包就送过来了。”徐凤芹的这段“生动”描述,让海淀团的其他代表都忍不住笑了出来。(124日《北京晚报》)

 

“拒红包协议”竟然成了“送红包提醒”,的确令人忍俊不禁。不过,相信很多人笑过之后心头泛起的是苦涩。一个出发点是“廉洁”的举措,为何却滋生了“腐败”?首先,正如这一举措刚出台时很多人质疑的那样——医务工作者不得收受或索要患者的红包,原本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要求,凡违反者轻则应受到纪律处分,重则涉嫌索贿受贿。再来为此签订承诺书,未免有多此一举甚至搞形式主义之嫌。

 

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根本不需要煞有介事地签承诺书、协议书;能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的行为,就不要将其“泛道德化”,否则只能适得其反,虚化了法治的约束和责任。很多时候,道德自律是靠不住的,他律(特别法治和公开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才是遏制腐败和行业不正之风发生的根本。

 

同时,“拒红包协议”成了“送红包提醒”,也折射出现如今医患之间缺乏足够信任的现状。毋庸讳言,虽然全社会都在口诛笔伐,医疗行业的某些不正之风和痼疾至今仍未绝迹,收红包就是其中之一。哪怕是少数医生不检点,却也可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整个医生队伍蒙羞。不久前,一名医生在课堂上公然教学生收红包的事情,就再次将医疗行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对这种害群之马,一定要坚决清理、绝不手软,否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和公信力。

 

我从来不赞成对医生进行道德绑架,过度宣扬医生就是白衣天使、就应该无私奉献。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一种职业,干好了是本分,干不好应该下岗。解决医患矛盾、重建互信,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医疗体制入手,改变以药养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老问题。只要老百姓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患关系就很难真正融洽起来。同时,要有更科学的制度来对医生的权益进行保障、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拒红包协议”这类华而不实的举措还是别搞了。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5/0124/14/AGNTQ5JG00014AED.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