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志峰:小小偷背后的大问题

(2007-07-08 12:57:32)
分类: 时评
 

乔志峰:小小偷背后的大问题

 

江西赣州某中学一个班竟有14名初中生当小偷,11人未满14周岁,3人在14岁至16岁之间。盗窃团伙内部根据技术高低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大师傅,可以在1分钟内偷走一辆车;第二等级为二师傅,技术稍差;第三级为徒弟,也能在数分钟内偷一辆车。他们半年内盗得近60辆自行车,卖车的钱都用来买零食、上网。(《江南都市报》)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事情屡屡见诸报端,但这个新闻还是让人吃惊。初中的一个班,竟有14名学生当小偷,小偷人数之多、年龄之小、占学生比例之大均属罕见,其组织之严密、等级之森严,更是跟他们的年龄极不相称。

 

小小偷团伙何以出现?也许,有人会发出“养不教、父之过”的叹息,将责任归咎于家长的管教不力;也许,有人会对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者的责任心提出质疑。

的确,出现这样令人痛心的案例,家长和学校都难辞其咎。假如家长能够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多关心一下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那些不好的苗头;假如学校能够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注重品德的培养,何至于让孩子小小年纪就集体走上邪路?又何至于形成如此规模的偷窃团伙?

 

然而,笔者感到,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当事学生的家长和所在学校,把责任全部都算在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不严上。人们常说“社会是个大学校”,有时候,社会上种种现实的存在,经过耳暄目染传达给孩子的信息,远比家长和学校的说教更深刻。

 

小小偷卖车的钱都用来买零食、上网了,也就是都用来消费和“享受”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疙瘩,应该说物质生活比父辈强得不是一星半点,就这样他们还不满足,还要自己去通过偷窃的非法手段满足贪欲。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当前整个社会浮躁不堪、物质第一的风气的影响?

 

另外,小小偷组织非常严密、等级制度相当森严,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当前不健康影视节目、网络游戏和不良书籍泛滥的因素?

 

同时,初中生怎么想到去偷自行车的?他们肯定是看到了或听说了有这样的“生财之道”,才想到了去尝试一下的,一试很顺利便一发不可收拾。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对偷盗等常见犯罪行为打击乏力的原因?

 

不要说这只是个“个例”,不值得上纲上线、大惊小怪。这样的个例的出现,其实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也是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出了问题遗患无穷。孩子无小事,教育当重视。同时,整个社会也该反省:我们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点什么?我们怎样解决那些影响孩子身心的陋习甚至是恶疾?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sohu.com/20070613/n250534539.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