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54a8bf71h8de910fc2234&690
初学中医,完全凭兴趣,东学一块西学一块,很多地方不求甚解,贪多嚼不烂。
07年冬天,有一件事发生,彻底转变我的学习态度。
初冬的一天下午,我给教练班的学员考试。
考试很严格,笔试、口试、以及实践课。实践课考试由一位同学在讲台上模拟授课,九位同学在下面跟着练习,这样可以全方位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
考试过程中有个女学员,离我大约6米远,一直以婴儿式跪趴在地板上休息状。我感觉她有点身体状况不对,便问周边的同学情况。该同学回答:可能是痛经。
趴跪在地的女孩叫小C,她肤色偏白,略有含胸驼背,说话声音弱,底气不大足。根据一个月来对每位学员的课堂观察,我对小C初步判断是心肺功能偏弱、中气不足、气虚血虚,是班中体质最弱的学员之一。
不大一会,小C忽然从婴儿式侧身瘫软倒地。警觉之下,我又向小C旁边的同学了解情况,答曰:“小C睡着了。”
也许是上天安排,心里感觉情况可能很坏。快速走过去,让同学们帮忙小心翻转小C的身体让她平躺。心里虽有所预感,但眼前的景像还是让众人吃惊。小C此时面色惨白、唇无血色,呼吸和脉搏十分微弱!
当是时,赶紧疏散围拢上来的同学,意图给她畅通的空气环境。然后马上点按小C心脏的急救穴位--内关,同时让好友请来韩老师。韩老师来后俩人一齐按压激活心脏效果更强烈的一个反射区。
周围同学一片惊恐,按压之下的小C依然昏迷.
5分钟后,小C忽然眼皮颤动,一行泪流出,慢慢张开眼睛,苏醒过来。我的背心却已湿透。5分钟里的每一秒,都沉重似一年。一条鲜活生命无意中交付在手,如负泰山。
后来我们和小C聊天得知:她年少时感情受过创伤、尝试过服药轻生,心肌从此留有隐患,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心肌炎发作!她来接受培训前吃过防止心肌炎发作的药物,但忘记把病情填写在资料里。
第二天醒来,回想此事,心益发沉重后怕。
如果点按穴位急救无效。。。。。如果。。。。。。感谢上天,给了她好运,也给了初出茅庐的我幸运!
同时,心里也清醒地意识到:令她转危为安的不是我,是伟大的中医学。
自此便立志要踏实学好中医,即使是在瑜伽的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也能相互参照融汇学习。
有两位那天同在教室内的同学也和我一起开始报班系统学习。她们说:“我们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但当一个同学忽然倒在身边,急需救助时,却感到那样无能为力。这种感觉真的糟透了,你们却用手指头就完成了西医大型仪器以及强心剂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也要学点中医以备不时之需。”
把自己学习的心路与看博客的你们分享。
关于身体,关于身体的智慧,关于学习的这一切,语言茫然不能形容终点心灵却始终清晰朝着的方向:愿所有人更平安健康。
随篇附上关于心的学习笔记:
心主神志,心是五脏六腑之主,它主管人的精神活动,所谓“主明则下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面色红润光泽,脉搏有力,是心气充沛、心脏健康的表现;反之,面色无华,或苍白萎黄,脉搏无力,是心气不足的现象;而面色苍白、指甲白、头晕乏力是血液亏虚的病症;脉色青紫、舌瘀发紫、脉涩、胸闷气短又是心脉瘀滞、气血受阻的表现,有可能是冠心病,应立即就医。
在具体问题上需要辨证施治:
心气虚的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脉快或慢。如伴心阳虚则手足冷、畏寒、面色白。心气虚者可用:人参、黄芪、肉桂。
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主要特点是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
心阴虚的表现:心慌、心烦、头晕耳鸣、舌质红(如心血虚则舌质偏白)、脉细数。心阴虚者可用:桂圆肉、大枣、莲子、麦冬。
夏季尤以养心为要。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但如果吹着空调喝着冷饮,也会加重阳虚的状况,疏泄太过和不及都不成。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出汗过度,以免伤了心阳。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泡水饮,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最后附上我认为很重要的调心口诀:心平气和,气和心自平。
Namaste
一杰合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