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双峰骆驼
双峰骆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28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心《文学回忆录》第31讲: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2020-09-11 07:58:22)
标签:

文化

分类: 阅读摘录
木心《文学回忆录》第31讲: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在座的画家很熟悉:文艺复兴是欧洲的老本。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
    公元十五到十六世纪之间,经漫长中世纪,欧洲文化在新的平面上复活了。从堂吉诃德骑着瘦马出来,“近代”开始了。
    圣•奥古斯丁死后六百多年间,修道院留下了中古以前的欧洲文化。但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的但丁和英国的乔叟。
    公元 1453 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希腊的文化人逃到意大利,把希腊文化艺术带到意大利,这份很厚的礼物,就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种子。
    哥伦布发现美洲,德国已有印刷厂,意大利已会造纸。欧洲对世界发生了新的看法,新的观念。整个欧洲弥漫着政治文化的种种新问题,造成空前的思想活跃。
    蒸汽机推动了产业革命,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
    为何发生在意大利?最靠近希腊,本土又有罗马文化。故有说法:佛罗伦萨之于雅典,一如月亮反映了太阳。
    文学史,讲谁好呢?我想讲马基雅维利,讲阿里奥斯托。
    马基雅维利是佛罗伦萨人。三十岁不到出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秘书,常出使外国和法国路易十二的宫廷,后被政敌所害,人狱。晚年隐在小村里写作。最重要著作《君主论》,拿破仑、希特勒,都读。
    我可以大胆地说,人类中最有独特性格的就是马基雅维利。他怪在判断力、观察力非常敏锐,但办起事来非常率性,老要人做坏事,自己不做坏事。
    他自称是人类的公共秘书。所谓“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他是个怪杰。你们翻翻世界伟人的辞典,耶稣、苏格拉底、柏拉图……马基雅维利总是列位其中。他的《君主论》,讲韬略,讲权谋,与中国兵法比,更赤裸裸谈论权力与统治。中国讲权谋有遮羞布、幌子、大旗,马基雅维利直截了当讲。
    中国的圣人教人做好事,自己不做。马基雅维利叫人做坏事,自己不做。他就事论事的那一套,与理想主义相反。
    他写西萨王背叛上帝,毫无怜悯,蛇蝎心肠,应受恶报。另一篇章中又奉西萨为统治者的楷模,大事赞赏。马基雅维利搞什么名堂?出尔反尔,说穿了,他讲了两个层次的老实话。一,西萨是坏蛋,恶棍。二,要做统治者,不像西萨那样做,你做不成。
    西方的拿破仑、俾斯麦等寡头都以马基雅维利的理论为然。一切理论,凡要如此做,不如此做,都是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理想主义,马基雅维利的理论,是人和事实际是如何的。培根评价他说:“我们十分感谢马基雅维利。他写出了人所做的事,而不是人应该做的事”。
    这当然是俏皮话。我对马基雅维利如何评价?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或办法,应该看作一种反讽。你和政治恶魔周旋,你要知彼知己。你讲实际,我比你更实际。你同恶人打交道,要恶过他的头。中国古代的军师斗法,都是马基雅维利一路。
    阿里奥斯托,生于1474年(马基雅维利不是文学家,是人文学家)。三十一岁开始写他的长诗《疯狂的奥兰多》,历十年成,是文艺复兴时代最纯粹最完美的诗,是那时的精锐之所在。
    什么是文艺复兴的精锐?即对生命的兴趣,对生活的兴趣,对人的兴趣。而在当时宗教宣扬神的兴趣,神的兴趣,是死后的兴趣——
    我不是我,不是从前的那个人。
    奥兰多,他死了,他埋葬了
    他的最不快乐的爱
    杀死了他,割去了他的头。
    我是他的鬼,走上走下,必须经过
    这个痛苦的漫长的峡谷,
    成为一个范例,一个定则
    给别人看,
    给那些把真诚放在恋爱上的蠢人看。
    这是阿里奥斯托失恋后的诗句的大意。口气很像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受他影响。拜伦、普希金都受他影响。阿里奥斯托是浪漫主义的祖父,我小时候读他的书就喜欢他。
    讲英、法、西班牙的文艺复兴,先讲法国。当时最伟大的作家是弗朗索瓦•拉伯雷。他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并称为欧洲三巨人。
    文艺复兴是苦行主义的中古精神之后的求知、行乐、进取、妩媚,这些精神正好集中于拉伯雷作品。拉伯雷年青时是教士,后来抛弃顺利的生活成为在家的修士。他有三十多年传道生活,深知幽闭禁欲的坏处苦处。
    我们和拉伯雷相隔数百年,我们也深知禁书禁欲的坏处,深知隔离的苦处。
    拉伯雷老在作品中嘲笑圣女,扩大到嘲笑一切人和事物,刻骨铭心的嘲笑,但不冷酷,不愤怒。他的滑稽是纯朴的、忠厚的,他的深刻性正在于此。我曾给他一个名称叫做“敏感的人道主义者,粗鲁的文学家”。
    另一位蒙田。蒙田为人平和,新教徒受旧教徒迫害起来报复,他认为何必害来害去,既为新教徒辩护,也为旧教徒辩护。
    我总把他看成怀疑主义家谱里的前辈,是“将容忍和自尊保持得最好的人”。
容忍,最大度的容忍,自尊,最高度的自尊。我自勉。但很难做到。我在狱中曾经想起蒙田的一句话,是他引自一位古代水手的:
    哦,上帝你要救我就救我,你要毁灭我就毁灭我。但我时时刻刻把持住我的舵。
    另有一句: 世上最大的事是一个人知道什么才是他自己的。
    这句话对艺术家很好。人要临危不乱,临幸福也不乱。 
    国王对他说“我喜欢你的书。"他马上说:“那么你应该喜欢我的人”。可敬可爱!他憎恶狂热的信仰,恐怖的行为,残酷的刑罚。论及“人道主义”,不要忘了蒙田。
    十六世纪是西班牙生气勃勃的时代。北非人、犹太人已被逐走,西班牙独立了——太阳下有一位断臂乞丐。英法记者要找塞万提斯。乞丐说:是我。记者惊讶:你会写东西吗?塞万提斯说,我写过一本《堂吉诃德》。记者说:你知道吗, 你在英法大名鼎鼎。塞万提斯回答:西班牙人不知道,我是西班牙人,所以我也不知道。
    从前骑士很惨,退休后没有保障,弱者当雇佣兵,强者当强盗。制度没落了,塞万提斯就写骑士。写到后来他自己的血液流到主角身上,成为骑土的意念,觉得骑土的善良被浪费了。惟其浪费,才是真的善良。这是塞万提斯伟大的善良。
    塞万提斯生于1547年,与莎士比亚同年同月同日死。典型西班牙男子冒险的一生。先与土耳其人打仗,失左臂。醒来后人告知失臂, 他说:“那右臂就更伟大更有力量了"。曾被强盗抢去, 又赎回。
    三十四岁写作,一边任小职。脾气不好常入狱。后十年写成《堂吉诃德》。出书后成名,一点好处也没有, 还要饭。这是以嘲笑开始、以祈祷结束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杰作。骑士的行径怪诞不经,悖于情理,可是你读着读着,会深深同情他。这就是塞万提斯的文学魅力。少年人读《堂吉诃德》不会懂的。
    我二十三岁时想论《哈姆雷特》,也要论《堂吉诃德》。 这是人类的两大类型。我的论文就是与屠格涅夫辩论。他贬《哈姆雷特》,因他自己是哈姆雷特型。但我不同意。我讲课是讲课,写作是另一回事,演讲也不一样。写作是面对上帝 (艺术),讲课是面对学生(朋友),演讲是面对群众(平民)。
    耶稣天然知道这层次。对上帝说的话绝不对门徒讲, 对门徒讲的话不对群众讲。“该懂的懂,不该懂的就让他不懂”。
    文艺复兴最有学问的人,一是荷兰的伊拉斯谟,一是英国人托马斯•莫尔(著有《乌托邦》)。当时人很重视知识,狂热追求知识。伊拉斯漠曾得教皇与各国国王请教。他以拉丁文写作,最著者有《愚人颂》,讽刺世俗的众生。一出七版。什么缘故?我以为每个世俗的人都喜欢骂世俗的书,以此认为自己不俗。 
    莫尔和伊拉斯谟是朋友。
    英国的文艺复兴是随着莫尔的著作而来的。他比莎士比亚约早一百年,与马基雅维利同辈,是英国文艺复兴的先驱者。
    莫尔不是《乌托邦》初想者。最早的构想者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文艺复兴的可爱是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后现代其实也可以文艺复兴。我们发现了宇宙,又发现了基本粒子,这两大发现应能产生新的文艺复兴。但科学跑得太快,人文跟不上。
    现代的知识爆炸,炸死了人性。故尼采当时就责怪启蒙运动, 理性扼杀了人性。
    从前整个欧洲正规的写作都要用拉丁文。可是十六世纪但丁以意大利文写作,英国人以英文写作,发掘了本国的语言。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爱文学。在意大利有美第奇家族。当时这两个伟大的文艺赞助人至关重要。
    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前已有两位诗人出现:托马斯•怀特、莎里伯爵,以英文写十四行诗。后有西德尼及斯宾塞。西德尼写诗、散文,兼学者和旅行家。他的《诗辩》是诗人卫护艺术的妙文。斯宾塞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代表作《仙后》,影响到后来的弥尔顿、蒲柏、济慈。
    伊丽莎白在位时又有雷利爵士、德雷顿、本琼生、培根。
    讲莎士比亚前先要讲英国两位伟大的文学家。
    本琼生,小莎士比亚八岁,两人是好友,二十多岁后与伶人为友,多作讽刺剧。培根,是政治家、法学家,又是哲学家、文学家,占很高的地位,知识渊博,博及整个时代,思想感动整个世界,强调知识与实据,思想有血有肉,观点明达。论文集最佳。小说写过《新大西洋岛》,实为他的理想国。他将自己的理想写得很仔细。他的格言、短句非常出色。我常爱接引他的话,与他别扭侃大山。
    莎土比亚碰不得。研究莎士比亚的书早已成了图书馆,永远发掘不完。其实真正伟大的作品没有什么好评论的,评论不过是喝彩。那年希腊雕刻来纽约展览,我看了哑口无言。看不完的呀,我又不能躺下。躺下也看不完。
    威廉•莎士比亚,二十岁到伦敦(奇怪,天才都知道离开家乡,都知道要到哪儿去)。最初在剧场打工(我看是打基础), 后修改古代剧本——这都对的,天才是天才,基本功都有的, 不必进学校,不必硕士学位——后来写了二十年,成三十七剧本。一类喜剧,一类悲剧,一类历史剧。代表作: 
《仲夏夜之梦》,喜剧。
《哈姆雷特》,悲剧。
《恺撒大帝》,历史剧。
    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非常复杂,凡人、名人、仙人,一上台几句话,个性毕现,忘不了。这是极大特点。艺术家呈现这个世界唯一的依本就是他自己。
    莎士比亚早期写喜剧,中期写历史剧,晚年写他深刻的悲剧。悲剧中又有喜剧的分子,他以为悲喜是一起的。他最后的七年八年, 安详而醇熟。他自己知道使命告终,地位永恒。可惜谁也没有对他说过:威廉,你是仅次于上帝的人。
    正因为仅次于上帝。比上帝可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