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最好的时期。先讲诗。中国,可说是诗的泱泱大国。从未有一个国度,诗的质量如此之高。歌德羡慕极了,陶渊明翻译成法文,法国人也直称伟大。
真能体会中国诗的好,只有中国人。
唐诗可分二期。第一期,是变化古诗为近体诗。讲唐诗,要从沈约讲起。古诗格律不森严,《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都较自由。从宋、齐、梁、陈,开始格律化了,这格律,到唐朝盛极。竟然直到“五四”,都在这格律中:说到诗,即问五言七言,是绝是律。
有利有弊。所谓“艺术成长于格律,死亡于自由”。另,格律发展到饱和点、顶点,自会淘汰、求变。
中国诗的演变脉络清晰。既是连贯呼应,又是段落分明——唐诗宋词,有一种精神上的亲戚关系。唐是盛装,宋是便衣,元是裤衩背心。拿食物来比,唐诗是鸡鸭蹄膀,宋词是热炒冷盆,元曲是路边小摊的豆腐脑、脆麻花。
到近代,又出天才,是时代埋没不了他。因为他的天才比时代大,他的艺术的寿命比时代的寿命长。
沈约之后,格律诗成熟,此前曹家、建安七子,功不可没。所谓诗的古体,从《诗经》下来,
都是四言为主,不事对仗,较口语化。五言大兴后,渐由散漫趋向工整,由质朴进入雕琢。诗,开始讲究字面上的美丽,引出唐诗。
做技术性补充解释:诗的新韵律所以创立,主要因为梵文发音影响了中国,定平、上、去、入四声法,之后,讲究了。
梁有《昭明文选》,箫家父子四人,为唐诗的黄金时代奠定基础。后来,又出了江淹(“江郎才尽”,即是他,才尽而能出名。“名落孙山”,孙山是最末一名,也因此留名)。
看古诗,要看正宗作品,也要看冷门的夹缝中的诗。宋、齐、梁、陈、隋,比魏晋,是差的,比唐朝,也差劲,说明什么?说明文学脉络没有断。“五四”后,是绝望的断层。
唐文学是“经济起飞”后的“文化起飞”?非也。当时李世民以诗取官,通诗,擅书法,武则天也通文学,这是第一原因。出了一大批天才,第二原因。老太太、童子能读,连卖浆者牢头也读诗——不是诗好,是人文水准高。
读诗,嘴要刁。即使《唐诗三百首》 ,我真喜欢的,恐怕不到一百首,这一百首呢,每首读过一百遍也不止吧。
唐诗分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诗人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四杰——其实魏徽倒是初唐正宗第一诗人。陈子昂呢,是唱唐代文学宣叙调的男高音、领唱者。此外是沈佺期、宋之问、刘希夷、张若虚。
盛唐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
中唐诗人: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镇、刘禹锡、孟郊、贾岛。
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罗隐、司空图、陆龟蒙、杜荀鹤。
这份名单吓死人。
这四个时期,不可一刀切,有横贯,有承继。划分时期,是为了看看天才降生的壮观景象,简直像放烟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每个诗人风格不相同,各自臻于极致。用现代话说,在自己找到的可能中尽到了最大的可能(第一要找到一个大可能,然后发挥到极点)。
大家兴奋起来了,但我不是说大鼓,是讲文学史。学术,第一要冷静,第二要有耐性。
自隋入唐的诗人,有虞世南,余姚人(大书法家。我非常喜欢他的字,尤其那一撇,风情万种,每次都撇到你的痛处、痒处、伤心处,所以不敢忘记他。请大家留意他的法帖,极大的享受)。
魏徽呢,好在一洗六朝丽靡的习气,写来十足丈夫须眉,文学价值并不高。
王勃才是大天才。初唐四杰中,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六朝旧习,无甚独创性,王勃无疑是冠军。
四杰之后,建树唐律的体格者,有宋之问、沈佺期二人。崔融、杜审言等助之。《新唐书 •
宋之问传》谓:
魏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以下沈侄期诗一首,来看七律的圆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陈子昂,不附庸沈宋体系,独树一帜。我对陈子昂情有独钟:像一位男高音,引吭高歌:《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涕下。
唐代诗人善于推销自己,我并无反感。韩愈差些,猴急。杜甫说自己好,其实他自己比他说的要好得多。后来终于被玄宗注意了。安禄山之乱,长安陷落,玄宗逃到四川,杜甫为贼所捕,困居长安城中,作《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神秘在安禄山时,浪漫主义全盛期过去了,完成了,李白可以退休了,杜甫的天性本是沉郁的,悲剧性的,正合适写忧伤离乱。如果杜甫一生富贵、繁华安乐,他的诗才发挥不到这样高。他的诗,一部分我作为艺术看,一部分作为史料看。
李白是浪漫主义全盛期的代表——上帝真是大导演,会选主角,让杜甫在安禄山之后写唐朝。晚年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
近乎钢琴协奏曲,有贝多芬、勃拉姆斯风范。杜甫功力极深,请注意他的联句,对仗工整,感觉不出用力,却无懈可击。
读杜诗,要全面,不单看他忧时、怀君、记事那几方面。他有抒情的、唯美的很多面。
不必说杜甫是中国最大的诗人,我在《琼美卡随想录》中给杜甫定位:“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