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方法
(2011-05-22 08:28:32)
标签:
企业管理知识(转摘)杂谈 |
分类: 生产质量管理 |
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方法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有两种典型的形式:
1.工艺专业化形式
工艺专业化又称为工艺原则,即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阶段的工艺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在这种生产单位内,集中了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可完成各种产品的同一工艺阶段的生产,即加工对象是多样的,但工艺方法是同类的,每一生产单位只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艺阶段和部分工序的加工任务。如机械制造业中的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及车间中的车工段、铣工段等,都是工艺专业化生产单位。
2.对象专业化形式
对象专业化又称为对象原则,就是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在对象专业化生产单位里,集中了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不同工种的工人,对同类产品进行不同的工艺加工,能独立完成一种或几种产品(零件、部件)的全部、或部分的工艺过程,而不用跨越其它的生产单位。如汽车制造厂中的发动机车间、底盘车间、机床厂中的齿轮车间等。
一批工件在工序间存在着三种移动方式,主要有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三种。
1、 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在制品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再整批地送到下道工序加工。一般适用于批量较少,工序时间较短的成批在制品生产中。其优点是组织工作比较简单,设备没有停工时间;缺点是在制品在工序间有等待加工和运输时间,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周转慢,经济效果差。
2、 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是指一批在制品,在上道工序加工完一个零件以后,立即转入下道工序加工,而无需等待整批加工完后,才向下道工序移动的一种组织生产方式。其优点是生产周期短,由于在制品移动快,流动资金占用也就减少;缺点是当下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小于上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时,有停工待料现象,但这种停工时间不好利用,还有运输工作量因相对频繁而加大。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平行移动方式和顺序移动方式混合的组织生产的方式。采用这种移动方式,当前道工序加工时间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加工时间时,按平行移动的方式移送;当前道工序加工时间大于后道工序时间时,后道工序开始加工第一件在制品的时间,比前道工序加工完第一件制品的时间要往后移。后移时间的长短,以保证该工序能够连续加工该批制品为原则。这样,既可以防止下道工序时开时停的现象,又可以把工作地的间歇时间集中起来加以利用,使设备和工人都有较充足的负荷,但组织工作比较复杂。
组织 形式 |
|
优 |
缺 |
计算公式 |
适用范围 |
|
定义 |
公式 |
|||||
顺序移动方式 |
一批在制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完成后,才能整批地从前道工序流转到后道工序上继续加工。 |
1、有利于安排生产计划; |
1、生产周期较长; |
T顺—生产周期;n---批量; m—工序数; ti –工序单件加工时间; |
T顺=n |
1、单间小批量、工艺专业化生产; 2、零件体积小、重量轻、工序劳动量小的生产; |
2、有利于在制品的管理; |
2、在制品数量较大; |
|||||
平行移动方式 |
每个零部件完成了前道工序之后,立即转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 |
1、缩短生产周期; |
1、零部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按件、按批量运转,增加运输量; 2、容易出现设备等待或零件等待的情况; |
T平—平行移动生产周期; n—零件批量; t ---m道工序中,加工时间最长的工序单位加工时间。 |
T平= + (n-1)t. |
1、零件体积大、重量重和单件加工时间长; 2、紧急件、关键件宜采取平行移动生产方式; 3、大批量、专业化生产; |
2、加工的在制品减到最少; |
||||||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加工零部件是单个与部分地从上道工序转到下道工序; |
1、劳动过程中断时间少, |
生产组织安排比较复杂; |
T平顺—平行顺序移动生产周期; t长—加工时间比前后两道工序的加工时间都长的工序加工时间; t短--加工时间比前后两道工序的加工时间都短的工序加工时间; |
T平顺= + (n-1)t( 长— 短)。 |
1、零件体积大、重量重和单件加工时间长的宜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大批量、专业化生产宜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该批加工零部件分散在若干道工序上同时加工; |
2、零部件生产周期短; |
|||||
每道工序开始时间计算得恰好能够保证在该工序上连续地加工该批零件。 |
3、消除了工人和设备的空闲、等待; |
生产过程组织的目标是要使产品内在生产过程中的A行程最短,B时间最省,C占用和耗费最少,D效率最高,E能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具体要求是: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各个阶段,各工序之间流转,同工厂布置、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工作的水平有关,其优点是:
1)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2)可以更好地利用物资、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由于停放、等待所造成的损失。
3)有利于改善产品质量。
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项活动、各工序在时间实现平行作业,是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必然要求。
3.生产过程的单项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要转移要向一个方向流动。
4.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适应产品生产的要求。
5.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是指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都能够按计划进度要求有节奏地进行。
6.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是指生产过程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