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让历史教会我们现在

标签:
查可欣拉贝日记 |
分类: 俺电影儿 |

今天电影《拉贝日记》全国首映,在昨天主持发布会的几天前看了影片,又有种一脚踩进历史的错觉。那是怎样一种灭绝人寰的惨痛啊。人,都被还原成最真实的本我,人性的丑恶暴露无疑,人性的光辉也能清晰地闪耀。
而昨天的发布会现场就像中方制片王中磊说的那样,是非常轻松的。从在后台看到主演Ulrich Tukur的刹那我就恍惚了,因为这哥们儿和影片里拉贝的形象相去实在甚远,但立即就给人亲切感。他不仅是个好演员,而且是个爵士钢琴家,还会拉手风琴,跟和我曾经合唱过的德国老炮Udo Lindenberg也是好朋友。聊完这些,我更在他身上看不到拉贝了,可在电影里,他彻头彻尾地就是约翰·拉贝啊。
Ulrich说拉贝跟他外祖父长得一模一样,而真正的拉贝的孙子Thomas Rabe昨天也到了现场,让气氛一下凝重起来。他手里拿着的是他们家族保存的《拉贝日记》,有文字,有图片,我在工作,没法看,但当时真想放下话筒,坐下来,仔细看一看。
Thomas还为影片里的日本演员香川照之带来了首届拉贝和平奖。香川的勇气,值得尊敬。之前他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角色大概就是在姜文《鬼子来了》里面的那个被翻译官忽悠得以各种狰狞面目大吼“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的日本兵。我们不能因为历史否定一个民族,但我们也不必谈原谅或者忘却。
不能忘记的还有一个人,一直是拉贝的故事里最让我感动和心疼的人。明妮·魏特琳,美国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保护了上万名中国女性免糟蹂躏,被南京人民称为“活菩萨”。如此坚韧伟大的一个女子,在经历了这场灾难之后精神彻底崩溃,回到美国于1941年5月14日煤气自杀身亡。《拉贝日记》影片里以她为原型塑造了瓦莱莉·杜普雷,一个同样坚强和具有母性光辉的法国女子。每次想到魏特琳,都觉得眼泪胀得眼睛,疼。
但眼泪有什么用。我们没有生在特定历史时期,我们没有机会伟大,没有机会壮烈,但我们可以做善良的人,感恩的人,懂得珍惜的人。
让历史慢慢教会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