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次有人跟我描述类似这样的话:
“其实开始我并不喜欢他,可他对我好啊,人家对我那么好,我咋能拒绝呢?后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恩,不少男女都有这样的思维逻辑——因为人家对我好,所以我只能接受。
我记得和一个网友长谈过她的苦恼,就是遇到了对她“好”的人结婚生子,然后面临离婚。
她说一开始就有点看不上这个人,嫌他土,嫌他死板,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那款,但因为这人对她特别好,只要劝自己,能找个爱自己的人是不错的归宿吧,别那么多事儿了,对人家也不公平。
于是,选择与这人结婚。可结婚后男的就是个撒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也不经常在家,总有很多事忙,她都是一个人带孩子,干不完的家务,玩的时间都没有。后来还发现,这个曾经那些对她好的人还和网友搞暧昧,死不承认。婚后的这些举动把她气得鼓鼓的,就感觉这人越来越自私,和当初那个对她好的人完全不一样的。
她很委屈,跟我絮叨了好几天,她就是想不明白”这人变的太快了“,恋爱的时候对我那么好,她沉浸在当初的“好”里,无法接受现在的不好。我当时具体问了些怎么个好法?她说,出门我可以不带一分钱,都是他来花钱,我上班下班都他来接的。过年过节过生日,他都记得买礼物,回家看我父母,他大包小包地买东西准备,我一咳嗽他就紧张,问我要不要去医院,特别贴心。
“对我好”就是这样的好。
这种”好“,就是为了取悦对方而做的,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任务完成了,大松一口气,取悦你就不需要喽,他也很累,自然要回归本来想做的样子。还是那个本质上的问题,压根就不在乎你。
刚好有位网友跟我说她一男性友人的事,这位男最近遇到个女孩谈个恋爱,但越来越沮丧,觉得不想继续了,原因是他认为恋爱成本太高,要花很多钱约会,还有买礼物,各种消费带来的压力很大。他是这样认为的,恋爱前期投入越多,对她越好,才会有收获。这是他的观念,对人家好才会好结果,这思路恐怕和上面那位“大变”的丈夫一样吧。
可很多女人都很受用取悦式的“对我好”,这会被当做“在乎我“的实际行动,更有些人会被一点点取悦行为感动。
被感动的感情,掺杂了太多被动接受的成分,根本不是主动的喜欢这个人。
但凡不主动的亲密关系,都会存在很大问题,是退而其次的心态。这出发点本来就不纯粹了,没什么激情,化学反应迟钝,有一种你给我就接着的意思。就像有人大冬天给你口冰镇西瓜,很好吃,行动很暖,可也未必你很需要,既然都喂到我嘴里了,吃了也行吧。

为什么有的人会被取悦感动?有几个原因,可以对号入座:
1,对自己不肯定,有人重视给予些体贴就受宠若惊,主要还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好,才看重别人的好。
2,将心比心观念,人家给我一糖豆,我不还一粒花生不合适。
3,对物质上各种给予很在乎,依赖不独立,有找到依靠的感觉,吃饭有人付钱,衣服有人买,经常收礼物,统统归纳到“对我好”上。
4,夸大别人的好,也许对方只是嘘寒问暖了一下,妄想力太丰富,会联想到一生一世会对我好。
5,匮乏爱,原生家庭给予的关注太少,导致稍微被关心注视就以为找到了真爱。
看到这肯定有人迷惑,那什么是真正的好呢?
这我没有答案,是细腻的感受,都在日常互动中体现,只有你自己能感受到这个人心里有没有你。心里装着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是取悦,而是本能的亲密。
逍般有次跟我聊关于了解自己,他说,我了解自己都是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中发现的,我不经历这个事,就不知道自己会这么做,只有做出来才明白,哦,我是这样的人啊。
我赞同这种体悟出来的了解之道,不管你用心理学还是神秘学去归纳自己的特点,都不如在各种事情中去了解洞察自己。别轻易判断自己“我做不到”或者“我没问题”,在进入这件事中你才知道自己到底会如何去做,如何去想。
同理,了解别人也如此的,别看某些人在扎堆的时候把自己展示的多强大,也别以为那个默默无语的人就弱不禁风,表象的东西是只表象,浮在水面给人看的。两人谈情说爱时会有很多贴心的行为,可在共同经历的事中能一下子看到彼此的特点特质乃至缺点,也能看到眼睛里有没有你,这就靠细腻的感知能力了。
当然,也靠你自己理解的“好”是什么样,肤浅的好对应肤浅的人肤浅的理解,朴实的好对应朴实的人朴实的理解。
前几天,一网友给我私信留话:我今天在医院看到一个有点瘸腿的男人给他刚做完小手术的老婆穿鞋子,心里又被狠狠的暖到,感觉到了爱。觉得爱其实很简单,不是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
对你好”,都是生活细节中的下意识,没有目的,没有任务,没有取悦,只是简单的对你好。